在11月20晚举行的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暨25周年庆典拍卖“大观”夜场,此前备受关注的潘天寿指墨巨构《无限风光》以2亿元底价起拍,经多轮激烈竞逐,被电话委托席的戴维以2.5亿元落槌,加佣金2.875亿元成交,成为大观夜场第二个亿元标的,刷新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

  吴冠中曾说:“潘天寿的绘画是建筑,他的营造法则是构建大画的法则,他的大幅作品是真正的巨构,中国国画家中,真能驾驭大幅者,潘天寿是第一人。”

  为克服明清以来日渐羸弱的文人画风,潘天寿以“一味霸悍”、“强其骨”为艺术追求,结合乃师吴昌硕金石入画的倡导,为传统花鸟画开辟出新的强健格局。

  此画取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意:“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该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潘天寿的《无限风光》于同年创作,翌年7月在《人民画报》刊载。

  新中国成立后,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潘天寿进入了个人艺术创作全盛期,其作品气象愈加雄奇。在这相对平静的十年中,潘天寿在旧传统和新时代之间找到了可贵的连接点,创作出一批苍古高华、沉雄阔大的国画巨作。

  上海时期的潘天寿

  1962年,在经历了个人的磨砺和时代的历练后,潘天寿完成自己的笔墨淬炼,拿出91件作品从杭州送去北京,交由中国美术馆举办“潘天寿画展”,一时名动京华,誉满天下。

  《光明日报》刊发整版,题曰:“画坛师首,艺苑班头”。这是潘天寿一生至为重要的光辉时刻,然而木讷的潘天寿甚至都没有离开杭州北上,去出席如此盛大的“颁奖礼”,西子湖畔的他孜孜矻矻,我自岿然沉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猫石芭蕉图

  就在接下来的1963年,潘天寿再攀高峰,完成了他平生最大的指墨巨制《无限风光》。

  作为其一生重要代表作的《无限风光》尺幅非同寻常,其诞生契机源自毛主席的名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国色年年岁岁春图

  这首诗为毛主席1961年所作,至1963年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巧合得是,1964年7月的《人民画报》即登载了潘天寿的这件巨幅创作《无限风光》。

  1969 年,潘天寿被押往家乡游斗,内心悲愤至极,返杭途中在一张香烟纸壳背面写下平生最后一首诗:“莫嫌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

  1971年9月5日,终因心力衰竭和肾脏出血,带着巨大的冤屈凄然离世。 这是中国历史上儒士的典型性悲剧命运。

  松梅群鸽图

  儒士+现代知识分子 生于1897 年,逝于1971 年,潘天寿74 年的人生经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在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战争频发、文化冲突中承受着剧烈冲突。

  这样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人生道路,决定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复杂性及作品所关涉的精神深度。除却精心巧妙的布局,他对诗词书法、金石篆刻研究均有一定的坚守和创新。

  吴昌硕曾评价潘天寿的画“天惊地怪见落笔,街谈巷语总入诗。”若结合他经历的坎坷,便可体悟刚毅忠直的他在乱世中既有躲避尘世纷乱的意愿,又有对艺术追求突破的执着。谦和木讷和内心坚强有力的自信在他身上表现得特别统一。这背后既是自省,更是自尊。

  微信号aimeili5917

  拉你入藏友交流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