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只要你经常去逛逛博物馆,你就会发现博物馆正在利用新技术把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了。

  要知道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文化产业也快速发展,2016年国务院把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五大产业之一。

  正是由于标准和技术的发展,蕴藏于博物馆中沉睡千年的中华文明宝藏将发挥巨大价值。

  运用文物增强现实呈现技术,静态的国宝变得生动起来,用户只要打开相应手机APP扫一扫文物,文物就能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出现在用户眼前,并实时解读文物内容和背后的故事。

  用户甚至可以和历史人物对话或者互动,如同被施了魔法,身临其境穿越到历史场景之中。

  “我们认为,体验是用户不变的追求,而体验的本质是文化,体验也是文化最好的载体”,咪咕公司董事长刘昕介绍道,今年以来,咪咕公司主要聚焦T.621国际标准在文博及硬件方面的应用。

  文博方面,基于标准结合VR、AR技术,将珍贵文物转化为虚拟数字内容,并无缝整合到真实场景中。而用二次元“说”文物、让文物“动”起来,正在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一种潮流。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介绍,以中国为例,2016年全国各类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有三万多,参观的人数超过了9亿人次,其中就有不少观众是通过各种数字化渠道参观博物馆的,这种数字化体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话模式、互动体验、数据存储等诸多方面。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陈叙良则介绍了咪咕与湖南省博物馆联手打造的“超级连接博物馆”。该博物馆以咪咕次元C站作为观众穿越的入口,整合博物馆内容与服务资源,开展一站式博物馆会员服务,为亿万网民提供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

  在线上服务区,运用移动互联网、VR、AR、5G、AI等新媒体技术,用户利用手机就可以零距离欣赏国宝,虚拟参观博物馆内容和世界文化遗产,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或VR视频,听馆长和讲解员讲述国宝背后的故事。

  在线下体验区,一场汉朝穿越之旅正等待用户前来。参观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身体感受,“穿越到”汉朝遗址和生活场景,扮演古人角色,同时在现实中进行社交互动。

  从当下跨越时空来到古代,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参观感知。同时,让更多普通人通过新科技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珍藏文物的丰厚内涵。

  解读文物,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用新技术说文物、让文物动起来,正在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承的一种潮流。

  微信号aimeili5917

  拉你入藏友交流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