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名来自浙江30来岁的旧金山中餐馆老板,得了胃癌。医生说:“胃里烂得一塌糊涂,癌细胞从胃部转移到了肝脏。”

  

  从确诊到离世,不到3个月

  美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接近55万,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为各种原因猝死,原来50-80岁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经提早到了35-55岁。

  “阎府路上无老少”正在成为现实。

  其实死亡就是一瞬间的事,经常看到报道的许多猝死事件,比如:

  前几天下午12点左右,在布碌仑8大道停车位一名福州男子在试车的过程中突然突发疾病晕倒在车,送去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就在昨天,群聊里一个朋友发来这样一个消息:

  他常年熬夜工作,没有社交,从不运动,喜欢喝酒,吃饭有一顿没一顿。有人劝他悠着点,他却说:“没事,我还年轻,身体倍儿棒。”

  我替朋友担心,也在心里告诉自己:“别拿生命开玩笑,真的玩不起。”

  身边朋友的事情,不禁让我想起来美国这么多年,拿命搏生活的华人们。为讨生活,许多英文不好,没攒下太多积蓄的大多数的华人移民,在这片陌生而满怀希望的土地上拼搏,这其中的滋味,常人无法体会。

  腹中有孕,仍无法休息

  在布碌仑经营一家中餐外卖店的潘云霞如今已有七个月左右的身孕,仍挺着大肚子和丈夫一起为客人烹饪餐食。

  为了节省成本,夫妻俩只能既当老板又做员工,每日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为生计打拼。

  “以前1万美元一个月杂七杂八都包括了,进货3000美元,请一个师傅3000美元左右;现在光是进货就要4000美元,人工费至少7000多美元,这还不算报税和被抢的损失”。

  她说虽然怀孕,但邻居总在抽大麻,一到夏日店中需要开窗,气味更是难闻,但投诉多次都不能解决问题。

  夫妻俩表示,中国人在外族裔多的地方做生意,只能无奈低头,“脚踩着这个地方,你想赚他们的钱,永远就是要低头”。

  长时间作息紊乱,呼吸有害气体,是致使身体功能异常是癌症的最大诱因。

  在生命面前,年轻与否,真的不值一提。心存侥幸,可能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

  为养家糊口,华人过劳死

  在布碌仑,一家中餐馆担任外卖郎的30岁华人男子陈庸硕,年半前欠下7.5万美元偷渡费来到纽约。来美后房子都舍不得租,一直借住不同朋友家的地下室或客厅。

  长期辛苦工作加上缺少良好的休息条件,在工作期间因脑缺氧倒下,被诊断脑死亡。

  “他基本不花钱,连衣服都全部是国内带来的,不然怎么可能一个月存下这么多钱。”陈庸硕的姐姐说道。

  叔本华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衣锦还乡”,心中苦楚几人知

  很多人到了美国之后,在华人餐馆偷打工――或当帮厨,或当服务员,或送外卖。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目标就是赚多多的钱,然后转合法身份。

  七八年甚至十多年后,国内的人看到他们“衣锦还乡”的派头和在老家盖的小洋楼,却不知道他们在外吃尽了苦头。

  经常有人为自己辩解:“我熬的不是夜,是梦想。”对!你熬的确实不是夜,你熬的是命!

  多少华人,嘴上喊着养生,身体却干着自杀的事。

  的确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也很大,我们好像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职场竞争、房贷房租、生活支出、父母养老、子女教育,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们都不敢停下,满脑子都在想如何变得更优秀,赚更多钱。只要一空闲下来,就会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

  却忘了,所谓工作,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

  总有人觉得:癌症也好,猝死也好,都离我们太过遥远。可谁又能算得准,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只需4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脏器变异,诱发癌变。

  之前还有一个新闻,28岁的华人,月入五万,每天工作到凌晨三点,最后换来的却是“胃癌晚期”的病历单。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而这所有的事件,都在告诉我们:“别不把身体当回事。”

  你在朋友圈出了一张闲置的健康年卡,你敷着最贵的面膜, 熬着最长的夜

  你在凌晨3点转发,看到遥远城市有人猝死的新闻,再给自己定了5个起床闹钟

  你听闻某个朋友得了癌症的消息,难过之余,开始有点担心自己

  你总说你没空健身,你不知道要在医院排队要花更多时间

  你常常自嘲连体检的钱都没有,你不知道ICU病房,可以迅速榨干整个家庭的积蓄。

  如果生命到此为止,你是不是没有任何遗憾?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于你何用,财富于你何用,时间于你何用。

  希望华人朋友们,多爱自己一点,少熬点夜,少喝点酒,早一点睡,好好活着,大于一切。

  如果身边也一定也有很多人自恃年轻,不爱惜自己身体。希望让他看到这篇文章,督促他更好地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