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村里种土豆的人多,有好些个病不知道该咋个弄,咱夜校能不能开个这个课嘞?”去年,在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农牧民夜校上,有村民向村里提出了建议。

雨托村曾是德格县最贫困的村之一,而今在政府帮助下,通过整村搬迁,发展花卉基地、田园休闲旅游、民居接待等产业,现已成为了全县有名的脱贫示范新村。

乡亲们钱袋鼓了,“脑袋”也要跟上才行。雨托村便开办起了农牧民夜校,根据村民需要进行课程安排,这才有了一开始的一幕。夜校不仅为村民准备了固定座位座签,还定期对村民和教师开展考评,奖优罚劣。

图为根据村民要求,开设土豆病虫害防治相关课程。

除了开办夜校,村里还组建起了文艺演出队,专门请老师教授龚垭乡特有的锅庄。因为特色鲜明、节奏感十足,很快便有二十多名村民参与其中。如今文艺队员们学有所成,平时除了丰富本村文化生活外,经常受邀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在全县小有名气。

幸福不忘感党恩,让家家都感念党的恩情。从村里的主题设计,到习近平总书记画像进农家、藏汉书法唐卡进农家,再到文明公约、村民公约、普法知识和惠民政策进农家,无一不透露着雨托村民对党恩如山似海深的理解与诠释。(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崔昭)

图为该村的图书借阅室,为村民提供多种图书可借阅。

图为该村在主干道上设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

图为雨托村设立的感恩亭

图为雨托村一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