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接近尾声,当初成千上万被迫远离家乡,来到中国日本普通百姓终于可以回国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日本人因为种种原因留在了中国,他们此后余生都扎根在了中国这片土壤上。今天我们来讲一位日本野战医院女护士的人生经历。

这个护士名叫伊藤郁子,出生在日本北海道一个小县城里,20岁从护校毕业后,便被征派来到了东北野战医院。可是二战不久就结束了。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准备撤退,院长带着两千余人伤兵人员和医护人员在逃命的路上,被翻腾的牡丹江拦住了归路,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残忍的一幕发生了。院长挥舞着自己的军刀,逼迫大家纷纷选择了掉江自尽。

伊藤郁子便是其中一员,索性她从小生活在水边,水性极好,在湍流的江水中拼命挣扎,最后死里逃生,被当时的中国解放军救护队救了上来。得救后郁子如获新生,也让她对中国百姓产生了巨大的愧疚心,虽然她来到中国的时间不长,却也亲身经历了日本对中国百姓犯下的罪过。所以郁子养好身体后,便留在了中国,战斗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上。

郁子起初一直跟着解放军,帮助救援前线受伤的战士,不会讲中文,也听不懂中国话,于是她就跟着周围的人认真学,这个日本姑娘很快得到了大家信任。后来她负责照顾一位被截肢的年轻战士,这个战士没能挺住牺牲了,牺牲前还将唯一的苹果送给了郁子表示感谢,这对郁子的触动非常大,更坚定了她留在中国的决心。

战日战争结束后,郁子再次面临选择,要不回日本,要不留在中国。这选择是困难的,日本毕竟有亲人还在等着她回家,她想念自己的家人,但是对于中国百姓的愧疚,欠下的血债,是需要日本人来赎罪、来偿还的,最终她留了下来。

留下来的郁子在野战医院做护士,因为自己是O型血,可以给更多的病人输血,所以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给17个战士献血,郁子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每一个善良的中国人,原本生疏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大家也不忌惮她日本人的身份。部队首长来医院看望伤员时,还专门握着她的手表示了感谢。

之后郁子去了陕西康复医院任职,在这里郁子认识了爱人,前来疗伤的军人宗序定,两人很快便情定终生,认识的第二年郁子加入了中国国籍,并和宗序定结为夫妇,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了宗序定的老家江苏如皋生活。而郁子继续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医院当护士。

后来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少家境困难的病人因为影响不良,身体状况十分糟糕,看到这种情况,郁子便自掏腰包买鱼买肉给大家改善伙食,补充营养。有人需要输血,就发挥自己O型优势,曾给一百多号人输过血。这种输血频率让郁子自己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差,体重一天天再往下降,最低时只有六十来斤。当时的县长魏志田知道后,带着一些营养品鸡蛋、红糖啥的来看望她。起初郁子拿到后自己不吃,悄悄给了其他病人,县长无奈之下,只好亲自下命令,让她不准给别人,自己必须在一星期内吃完。

人心换人心,郁子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这个日本姑娘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喜爱。后来当有人要抓走郁子批判她是日本特务时,医院里的病号和工作人员闻讯,愣是在门口前站成了一堵人墙,不准别人把郁子带走。院长更是直言,想要郁子就先把他抓走。在大家齐心协力的保护下,郁子逃过了一场风波。

1972年,两国关系缓和,已经离开家乡27年的日本姑娘伊藤郁子终于可以回国了。临走前,县里认识的医护人员、曾经救治过的病号纷纷来给她送行,大家都觉得这个日本姑娘不会回来了。

而回到日本的伊藤郁子同样受到了日本政府的热烈欢迎,看到自己已经84岁高龄的老母,两人都激动地留下了久别重逢的泪水。欢迎仪式过去了,日本政府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希望郁子能够重回日本和家人团聚,郁子的母亲也一再相劝,但是郁子知道自己的根已经在中国那片土壤上了,那里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她不能抛弃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也感受骨肉分离的痛楚。

​于是赶在那年除夕夜前,郁子忍痛和母亲告别,回到了中国,继续奋斗在医疗事业上救死扶伤。退休后,郁子也没闲着,她经常去到学校给孩子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她的演讲还曾获得过奖。

此后丈夫去世后,日本政府再次抛出橄榄枝,给她提供住房和养老金,让她回国,但郁子仍旧选择拒绝,郁子母亲110岁高龄时想要女儿回日本定居,尽管心中难过郁子还是选择留在了中国。

现在这个说了一口如皋方言的老人嫣然已经是个中国老太太了,晚年在儿女的照顾下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她自己对于现状十分满意,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