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河叫中洛河,以前垃圾到处乱丢,河里到处都是,人都不敢下河洗澡。现在好了,干净了,清悠悠的。”侬正庭指着眼前的这条小河,告诉记者。侬正庭穿着一件黄色马甲,背上有五个字“坝美镇环卫”,他是广南县坝美镇者孟村委会中洛二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也是村里的保洁员。

老侬今年55岁,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家境贫寒,媳妇有智障残疾,是一级残疾人。有两个儿子,老大19岁就去广东打工,老二还在读初中。侬正庭为了支撑这个家,一直在外面奔波打工,曾经到广西西林干过搬运工。由于媳妇多病,家里缺劳力,2017年他放弃外出打工,回来在附近做点建筑工维持生计。“政府对我还是挺照顾的,盖房子补助了钱,媳妇每月有50元的残疾护理费,还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在又安排我做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800元工资。”朴实的老侬一边和记者在村中行走,一边眼疾手快地清扫着路边的垃圾。一些能回收的垃圾,他还做了分类打包。“这些可以卖给收废品的,卖废品的钱,按照规定,属于我们保洁员的收入。”

侬正庭所说的保洁员,是广南县坝美镇者孟村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及河长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者孟村委会有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农户822户,人口3925人,流经村寨的主要河流叫中洛河,长9.8km。在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和河长制工作以前,村民们均将垃圾丢入河道旁或公路边,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小河道里全部都是垃圾,尤其是白色垃圾,像塑料袋啊什么的,老百姓买了菜用过的塑料袋,回到家用完直接就把塑料袋丢河里了。河道涨水的时候,洪水退了河道两边挂的全部都是塑料袋。”说起以前的河道污染,村里的退休干部侬景辉痛心不已。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者孟村委会立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分析研究问题根源,制定工作目标,坚决治理全村垃圾和污水乱丢、乱倒、乱排乱象。“我们首先召开了群众会,党员会、村干部会到群众会,制定出一个门前三包制度。保洁员通过群众集资,公开招聘公示以后招聘保洁员。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聘用,增加他们的收入促使他们脱贫。”者孟村党委书记李学堂告诉记者。

就这样,侬正庭于今年八月正式成为了村里的第一批保洁员。他和另外一位村民,每周两次,负责周边四个自然村的村内垃圾清运以及中洛河道的保洁。“我们实行三包制度,各家各户门前屋后的垃圾,各自清理后放在附近的垃圾桶。然后保洁员定期清运出去。”驻村第一书记杨继夕说。“经过制度完善,宣传到位,现在村里人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侬景辉虽然退休五年了,但由于公道正派,被村民推选为卫生监督执行组组长,任务就是监督督促保洁员的工作,并按月发放保洁员工资。“ 资金来源就是普通农户每年筹集100元,个体工商户每年筹集200-300元,幼儿园每年筹集200元,村委会每年筹集300元,学校每年筹集500元。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作村内卫生管理费,用于保洁员工资发放和环境卫生方面需要支付的事项。”经过三个月的监督,侬景辉对村里现在的卫生状况是比较满意的。“现在的变化是河道里没有什么垃圾,原来的白色污染也没有了。整个村子的路况,整个村子的范围卫生方面好转了,村里上上下下,老老小小都形成了自觉讲卫生的好习惯。”

村里小学四年级的王明和侬创同学,推着学校里的蓝色垃圾桶,到垃圾堆放点倒垃圾,这样的垃圾桶在全村有十几个。两个11岁的红领巾男孩告诉记者,父母和老师都告诉过他们,要爱护村里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中午时分,76岁的韦奶奶和79岁的侬奶奶坐在村子的小卖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干净的村子,侬奶奶告诉记者,现在专门有人打扫卫生了,到处干干净净的,清清爽爽,身体就舒服了,自己也想多活几年。

结束了一天的清洁工作,侬正庭回到了家里,妻子农的润看见有人来家里坐,突然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屏幕上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头像。老侬连忙解释,这是他在外打工的大儿子的照片,妻子虽然平时头脑不是很清楚,但是想念儿子之情溢于言表,他也尽力去努力工作,让这个家更温暖,更幸福。

“我是档卡户,在村里做这个保洁员挺好的,也有时间照顾家里,还能养点猪,栽点庄稼。我会尽力把这个工作做好,把村里河道清扫得干干净净,村子美丽了,我们都开心,都幸福!”

本台:刘瑞 张军丽 广南台:余永兴

编辑:张海蓝刘虹

制作:陆军 冯明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