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门将建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研究基地

    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为创新团队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 董有逸 摄

    “这是我们项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那边是干细胞储存室……”站在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的中心实验室,国家实验动物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暨比较医学研究所所长顾为望满怀憧憬。目前,他领衔的创新团队已在江门开展5个子课题的项目研究,预计3年内将在江门开展一系列研发项目,未来将实现干细胞治疗的产业化。

    去年3月,江门出台《关于创新科研团队引进和资助暂行办法》,提出对“能够产业化并产生优良的经济效益”项目的创新科研团队进行资助。同年12月,由顾为望领衔的“建立人类重大疾病实验小型猪模型及干细胞临床前疗效及安全评价体系”创新团队率先落户江门,作为“国内领先水平创新科研团队”获得600万元扶持资金。

    时间过去近一年,南方日报记者获悉,上述创新团队目前已引进多名高层次人才,并在五邑大学及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搭建了多个研发平台,相关研发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接下来,该团队将推动五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建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研究联合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治疗及大动物试验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 董有逸 通讯员 龙飞

    团队建设

    引进多名生物医药方向高层次人才

    江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首批正式落户江门的生物医药创新团队,该团队囊括了多名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包括我国著名实验动物学家顾为望教授、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及973首席科学家赖良学教授等。

    该负责人介绍,顾为望曾成功培育出FMMU白化豚鼠、SPF新西兰兔和实验用西藏小型猪;赖良学长期专注于人和动物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转基因动物的建立、动物克隆及人类治疗性克隆等研究,是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猪完成人。其中,顾为望曾与赖学良合作开展四色荧光猪的研究,相关成果分别获得广州市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年,团队还新增了邹庆剑、唐成程、魏育蕾、陈敏等核心科研骨干成员,他们全部都是博士或博士后。随着越来越多高科技人才的到来,目前已初步打造了一支多层次发展的干细胞研究人才队伍。

    而在具体分工上,目前该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已全部到岗到位。

    “我们团队紧紧围绕‘建立人类重大疾病实验小型猪模型及干细胞临床前疗效及安全评价体系’这个主题,进行项目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具体而言,由我负责协调各个子课题组推进实验进展,按预算使用项目经费,并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各主要课题负责人汇报各自实验进展。”顾为望告诉记者,目前该团队已根据可攻关的疾病类型,将项目分为5个子课题,同步开展相关研发工作。

    江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创新团队落户江门后,仅一年内便成功引进了多名高层次人才,吸引了国内外多名生物医药方向的高层次人才到该市工作,壮大了江门的干细胞研究队伍。同时,该团队还充分整合资源参与人才培养,目前正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培养3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

    项目进展

    成功申请3项发明专利

    今年3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经过4年努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精准地模拟出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为论文作者之一,赖良学告诉笔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疾病伴随年龄渐长而产生、可遗传、呈渐进性发展,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筛选,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小型猪模型、开展干细胞治疗临床前评价,正是该团队在江门开展研发的5个主要课题之一。作为团队常驻江门的研究人员,陈敏博士在过去一年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希望尽快攻克这个课题。“我们研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PD帕金森症和ALS渐冻人症,团队专家前期已成功建立了相关动物模型。接下来,我们将尝试把诱导型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和运动神经元,再将神经元移植到动物模型中,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除了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小型猪模型及开展干细胞治疗临床前评价,顾为望团队同时开展的课题还包括干细胞治疗西藏小型猪缺血缺氧脑病模型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干细胞治疗功能安全性评价、基于纳米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心肌创可贴”研制及对小型猪心肌损伤修复的应用研究等。

    顾为望举例说,该团队今年还开展了基于纳米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心肌创可贴”的研制及其对小型猪心肌损伤修复的应用研究,“通俗来讲,我们的干细胞产品将像创可贴一样,只要将其覆盖在心肌损伤的位置,就能起到治疗作用。”

    而在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及干细胞治疗方面,顾为望透露,目前该团队培育的巴马小型猪高血糖家系已到第四代,部分猪已达到糖尿病检测标准,“这将为我们进行干细胞治疗和评估安全性打下基础”。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成功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顾为望说,该团队已启动的5个子课题均进展顺利,团队成员通过不同基因修饰技术,建立了3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小型猪模型;同时,还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建立缺血缺氧脑损伤西藏小型猪模型,建立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体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今年还出版了学术专著《小型猪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平台打造

    投入5000万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平台

    走进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展厅,该创新团队的人才组成、研究方向、产业方向等信息都在展板上一目了然。

    在江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看来,顾为望团队落户江门,除了开展项目研发、引进高层次人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江门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生物医药方向研发平台。据其介绍,该团队将在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建设SPF级动物房、干细胞研究中心、微生物检验室等,预计明年初就可以投入使用。

    “根据规划,整个二楼都是这个团队的研发及办公场所。如果团队的研究进展顺利,我们还有可能将一楼也划拨给他们使用,用作干细胞产品生产车间。”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行政经理区燕虹告诉笔者,为了把顾为望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有效向临床应用转化,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此前已与五邑中医院签约合作建立I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完成病房改造,实验室也基本建好,正在购买仪器设备和进行人员培训。”

    在该项目实施的基础上,江门市还推动五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签订了共建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研究联合基地的合作协议,由前者投入5000万元建设。建成后,该基地有望成为集基础研究、开发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原始创新研发平台,提升江门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竞争力。

    ■观察眼

    决胜产业革命

    关键还在人才

    詹雨鑫

    江门人才岛、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院士工作站、高层次人才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近两年来,江门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颇有成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黑马”,江门立志打造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面对创新资源汇聚大湾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时间窗口,人才工作可继续在“大”“细”“深”上下功夫。

    大视野,引人才。跳出江门看江门,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大调研。号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脉搏,摸清人才供需现状,精确把握用才趋向。为实施升级版人才战略、差异化人才政策提供依据,为承接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区域产业转移、人才流动效应(例如与港澳共育人才、柔性引才等)、打造新时代人才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细服务,留人才。大湾区各城市都在大力引才,在资金扶持、购房落户、子女教育等“硬政策”方面大同小异,这种情况下,涵养人才环境的“软实力”或更具竞争力。江门可利用走在广东前列的“一门式”“一站式”优势,打造24小时不落幕的人才服务平台,在专业性、精细化、全过程方面做文章,构建特色鲜明、效率突出的人才综合服务体系。

    深合作,用人才。江门应持续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区域内高校在科技产业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利用知识跨界流动的创新因素,打通区域内政企、校企、校地人才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人才效用最大化,将人才价值转化为巨大动能。包括发挥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优势,深化政产学研多层次合作,培养应用能工巧匠,构建知识生产端与应用端的联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人才引、育、用、留体系,助力实现“进一步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目标。

    (作者系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