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消息来自各种官媒,私媒,不代表郑州楼市观点。

郑州资讯

1、河南发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校外培训教学进度不能超过学校

中小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专职教师不得少于教师总数1/3、居民住宅、工业用房等不得作为办学场所、培训进度不得超所在地中小学同期进度......12日,河南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公布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并于即日开始实施。

滑动查看文件

2、前10个月河南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

从省财政厅获悉,河南省10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稳中趋缓。前10个月全省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收入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省财政总收入5099.8亿元,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2.8亿元,为年初预算3668亿元的87.6%,同比增长12.7%。地方税收收入2288.7亿元,同比增长17.2%;非税收入924.1亿元,同比增长3%;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2%,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从财政支出情况看,前10个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20.6亿元,同比增长11.1%。民生支出5936.6亿元,增长10.7%;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9.8%,主要是为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8.5%,主要是我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资金规模和进度较去年都有所提高。

3、冬季供暖到来 今年前10个月郑州室内空气抽样检测超标率95.4%

从郑州市环保产业协会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今年前10个月对郑州市区827个点位抽样样本检测超标数为789,超标率为95.4%,冬季供暖期间室内环境污染浓度较春秋天平均提高25%左右。

本次抽样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甲醛超标最为普遍。超标在2倍以内轻度污染的有399个检测点,占48.3 %,超标范围在2~4倍中度污染的有272个检测点,占32.9%,超标在4倍以上高度及严重污染的有118检测点,占14.2%,最高超6.7倍。其次TVOC(总有机挥发物)超标比例较大,抽样样本检测超标数为695个,超标率为84.1%,多数超标范围在0.5至3倍之间较多。苯抽样检测超标数为24个,超标率为2.9%,均为轻微超标,氨只有1个检测点轻微超标。

4、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公示 郑大、河大双双入选

日前教育部公示了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认定结果,共有55所高校的传承项目入选,河南省的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双入选。郑州大学的皮影和河南大学的豫剧获选传承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

据了解,在课程建设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高校公共艺术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通过客座教授或购买服务等形式,组织各地民族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面向非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并实行学分化管理,每个传承基地应该有若干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选修课程,每门课程设置36个学时,2个学分。

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在二级院系的平台上成立规模和形式灵活多样的传承项目传习所(学生兴趣小组),在此基础上建设2—3个校级的传承项目学生艺术/体育社团。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配备优质师资以及充足的器材、设施设备和场地,建设1个以传承项目为主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工作坊,组织开展有关传承项目的系列主题活动和现场实践体验活动。

5、未来所有县(市)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到2027年,河南的森林面积要达到7515.11万亩,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11月13日下午,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在黄河迎宾馆召开,根据规划部署,河南省将打造郑州大都市生态区,建设中华生物园和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

《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以2017年为基准年,计划通过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河南。

6、郑州高速“东二环”16日正式通车

11月16日上午10点,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简称机西高速二期)竣工通车,因为机西高速位于京港澳高速东侧,不少人称之为郑州的“高速东二环”。不仅如此,通车后的机西高速二期,与郑民高速、京港澳高速、商登高速合围形成航空港区的“绕城高速”。

7、15日起郑州东站西北交通厅封闭施工 为期2个月

据了解,郑州东站西北交通厅从2018年11月15日晚至2019年1月15日止,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封闭施工,此次封闭施工主要是在西北交通厅加装四部旅客自动扶梯,方便旅客进站候车。

为了减少封闭施工对旅客出行造成的不便,郑州东站将在正南进站口(5号进站口)增开安检、验证通道,方便旅客进站候车。同时,车站也将积极和施工部门协作,加大在西北交通厅旅客引导标识的投放,提示和引导旅客选择其他路线进站候车。郑州东站也提醒广大旅客,一定要预留好充足的时间到站候车,建议从出站层(一层)到站换乘的旅客可选择从东北交通厅进站候车,从落客平台(三层)到站候车的旅客可选择由正南、正北进站口进站候车。

8、一分钟证明“我是我” 身份证神器即将入郑

火车要开了,突然发现身份证没带,咋办?一款一分钟就能办好临时身份证的神器即将登陆郑州。11月14日,河南省互联网大会现场,一款酷似取款机的自助机器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这是一台河南公安自助智能服务终端机。据介绍,这台机器可以一分钟内帮用户开具纸质的临时身份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证明、注销户口证明,并兼具机动车违法查询、身份证办理进度查询等6类便民服务查询功能。

9、垃圾毁了十多亩防护林

郑州市惠济区西北部的邙山,是郑州市西北的生态绿色屏障。以前的邙山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郑州市和相关部门联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然而在邙山西北侧的张定邦村北部,原本20多米深的沟壑却被渣土填至与村民的3层楼房同高。而渣土堆北侧的西北生态防护林,有10余亩遭遇掩埋毁灭。护林队员们彻夜蹲守制止,却防不胜防。

10、双11分期消费主力军是95后!河南等三省最敢“花”

11月12日,分期乐商城发布双11消费大数据,11日当天,手机数码、运动户外、腕表配饰、美妆、鞋服等品类,是分期乐商城被消费者分期消费的主要消费商品。本年度双11,全国人均消费金额比去年增长约40%,广东、山东、河南三省是分期消费规模最大的三个省份。与此同时,国内95后的消费者占比超过60%,正式接棒80、90后成为分期消费的主力军,兴趣爱好成购物主因。

而从包裹数量来看,河南包裹量位居全国第六,全天发货量和全天签收省份排名河南排名全国第十;郑州包裹签收量居全国第十、河南第一,洛阳、新乡紧随其后。

全国新闻

1、70城已有14城二手房价下调:降温已是共识,楼市接近拐点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64个,其中上涨最明显的是贵阳、石家庄、武汉。不过,二手房市场已有14城价格下调。

按照统计局公布的信息,10月份,各地继续坚持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地方调控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其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二手住宅环比下降;二线城市环比涨幅均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微扩,二手住宅涨幅回落。

2、5.71%!首套房贷利率连续22个月上涨创年内新高

数据显示,10月,全国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上月微涨1个BP,达到6.07%,也创出年内利率新高。超过9成的银行将二套房的利率上浮10%以上。2018年10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71%,相当于基准利率1.165倍,刷新年内新高;相比去年10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的5.30%,上升0.41个百分点。

3、链家自16日起调整上海地区中介费:从2%上调至3%

从链家上海客服处了解到,上海链家地产从即日起将服务中介费上调至房屋成交价的3%。其中,买方为2%,卖方为1%。链家客服表示,目前能够确定调高服务费的仅上海地区,其他城市和地区目前还未接到通知。

4、苏州市相城区严格购房资格审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11月15日,江苏省苏州相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召集在苏州的房企开会,并下发新的限购政策。会议材料显示,相城区住建局要求,严格购房资格审查,包括,暂停对申请人积分小于600分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出售新建商品住房,个人积分由相城区积分办提供,11月1日起实施,11月1日至18日为新旧政策过渡期。

5、经济日报:房贷利率下降个案,不代表楼市调控和房贷政策放松

少数银行、个别地区房贷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市场流动性影响,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松绑。今年以来央行四次降准,银行流动性相对宽裕,部分银行基于自身业务发展考虑调整了住房贷款利率,并不代表楼市调控和整体房贷政策放松了。我国居民杠杆率从国际比较来看并不算很高,但近几年上升速度很快,其中居民住房贷款增长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下一步,应将货币政策保持在稳健中性的状态。同时,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尽快形成中低价位普通住房有效供应,同时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建设。

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年内最低,成交面积连续2个月同比下调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1~10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前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5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0370亿元,增长13.7%,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看,开发投资增速数据从两位数开始回落到一位数水平,且持续收窄,9.7%的开发投资增速已是年内最低。

7、“租金贷”风险多地爆发,租客“被贷款”难以维权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长租公寓“租金贷”爆雷事件频发,不仅事关租客的合法权益,也折射出一些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时公平诚信和业务规范的缺失。专家认为,“租金贷”作为金融创新模式已经明显跑偏,随着各地陆续爆发租金贷风险,亟待监管部门出手统一监管,建立健全住房租赁市场监管体系。

据了解,不少长租公寓平台都通过隐瞒合同内容、诱导、欺诈等方式,利用租客个人信用申请办理租金贷。而一旦爆雷,租客就成为最大受害者,租金贷的风险和问题暴露无遗,但租客却面临维权追责困难的窘境。

8、武汉:租赁住房单次租期不超20年不得一次性收取5年以上租金

近日,武汉市房管局联合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发布《武汉市新(配)建租赁住房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要求,今后武汉新(配)建租赁住房应全部用于租赁,不得“以租代售”,对外出租单次租期不得超过20年,不得一次性收取5年以上租金,不得以收取保证金等其它方式变相出售。

规定还指出,开发建设单位应严格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项目设计文件要求足额建设租赁住房,确保新(配)建租赁住房建设进度不滞后于所在出让地块其他商品房屋;原则上新(配)建租赁住房应相对集中,按幢布局。据了解,武汉2018年按照计划会筹集租赁住房3万套,约100万平方米。

9、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已报送国务院 民进中央曾建议“全面修订”

自然资源部一位司局级官员上周透露,将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的送审工作。目前,修正案草案已报国务院审议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一审,将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审议的各项工作。同时超前谋划《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法规的修改完善工作。如何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是本轮土地管理法修改主要的着眼点之一。

10、经济日报:宅基地改革将坚持“一户一宅”原则

在我国农村,“空心房”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随着青壮年进城,不少“空心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同时,还存在“一户多宅”、超占多占宅基地等问题。自然资源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2.85亿亩。其中2006年至2014年,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1.6亿人,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3045万亩。有约20%的农村住房常年无人居住。

2015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并开始在全国33个地区实行为期两年的试点。2017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试点延期一年,将在今年底结束。

11、重庆签约30个文旅项目,投资近1700亿元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13日举行,共签约30个文旅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699亿元。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包括特色旅游小镇、文化演艺、旅游目的地开发、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多个类别。其中,签约金额最高的项目是中青旅产投(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南岸区政府签约的大南山保护性文旅利用项目,项目签约金额520亿元,将打造集会展、商业、餐饮、住宿、娱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

米宅服务产品请戳图查询

今日推荐:米宅问答

地产界的分答系统—米宅问答,提问也可赚钱!

房产、城市、教育、海外、装修等,多种分类,更精确的咨询,米宅大咖一对一解答!如提问问题被查看,即可获取相应比例的分成。

↓↓↓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米宅问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