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军舰之一,甚至可以说中山舰的历史浓缩了半部中国近代史。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清政府当时为了重建海军 ,花费巨款于1910年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制钢木结构战舰,于1913年建成,长60多米,宽8米多,最快航速每小时25公里。中山舰的装备和体量在当时的海军队伍而言并不算突出,但却与诸多重要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例如,1992年,原为孙中山部下的陈烔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击总统府,试图杀死孙中山,孙中山在深夜突围后即登上了永丰舰,指挥平叛,历时50多天,该舰成为了孙中山的流动司令部。1924年11月,孙中山又应冯玉祥之邀,决定北上,绕道日本,转赴天津,最后抵达北京,这是他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次年3月孙中山在京逝世后。广东革命政府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以示纪念。而一年后,中山舰因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再度闻名天下。

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后,汪精卫成为国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继续执行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继续国共合作北伐。蒋介石则作为黄埔军校校长掌握军权,以革命“左派”的面目出现,虽表面上表示支持汪精卫,但也想通过打击共产党,以获得更大的权力,他一直都在寻找机会。

1926年3月18日晚,一艘由上海开往广州的商船,被土匪劫持,停泊于黄埔上游,有人向黄埔军校求助,请军校派军舰保护。因为当时黄埔军校无舰可调,军校值班室工作人员便电请军校驻广州的办事处派舰援助。当时的办事处主任欧阳钟谎称“奉蒋校长命令”,军校有紧急事情,要求海军局派两艘军舰速来黄埔,并称已通知宝壁舰预备前往。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青年军人联合会骨干)派中山舰前往。

而两舰抵达黄埔的当日中午,李之龙获悉苏联考察团想参观中山舰,于是电话请示当时因公滞留广州的蒋介石。而同样当日上午,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已多次询问蒋介石是否去黄埔、何时去黄埔。蒋介石本就怀疑汪精卫的用意,一听说中山舰没有他的命令就到了黄埔,顿时觉得此中有诈。

再加上蒋介石已经听到“西山会议派”伍朝枢等人散步 的谣言,说汪精卫想把自己送去莫斯科;又联想到自己的赴苏联护照刚刚得到批准,这些事情叠加在一起让蒋介石更加怀疑蒋介石等人想把他劫持到中山舰上,再强迫他去苏联。

本来蒋介石想离开广州,退到他所掌握的东征军总指挥部所在地汕头,但行至半路又觉得这样离开广州会落人口实。于是又回到东山寓所,召集部下商讨对策。最后。他们决定布置反击,先发制人。

3月20日早晨,蒋介石下令,广州全城戒严,逮捕李之龙等共产党员50多人;占领中山舰和海军局;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俄顾问住宅,收缴两处卫队的枪械;扣押卫戍广州的第二师党代表中的共产党员; 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

此后十几个小时,蒋介石见未有任何反抗,知道自己的反应可能过度,便当天下午取消了戒严,交还了缴获的武器,并释放了被软禁的共产党代表,恢复常态。这就是著名的中山舰,由于发生在3月20日,故又称为“三二O事件”。

中山舰事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对于国民党而言,这件事严重影响了汪精卫的地位和威信,他被迫离开广州,蒋介石取得国民党的军政实权,不仅完全控制了国民革命第一军,又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对于国共关系而言,国民党内部包括怀疑和反对联共政策、主张“分共”、甚至“反共”的人,其策略和手段都是“文式”的,没有动“武”,而这件事直接诉诸武力解决,这说明国共纷争进一步升级,为国共分家买下了伏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