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赵薇早期有首歌叫《我和上官燕》,描写了两个合租室友的淡淡友谊。

其中有句歌词写道:

我们经常上网聊天 其实她就在隔壁房间

初听时不懂:明明就在隔壁房间,干嘛还要上网聊天,打字多慢啊,串个门面对面不是更嗨吗?

时至今日,才懂这句歌词。

岂止是隔壁房间,就算是面对面,现在的年轻人也巴不得网上聊天。

潮姐以前和别人合租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

公共的客厅外面有一个大阳台,阳台上有一套木质桌椅,房东大妈带看房的时候,热情洋溢的介绍说:

“你看多舒服,周末的时候,你们几个室友炒几个菜,喝个啤酒聊聊天,或者凑一桌麻将,多热闹。”

事实证明,大妈一点都不了解现代年轻人。

直到我两年后搬走,那套桌椅都没用上——根本没什么“周末聚会”,别说聊天喝酒了,我连他们的脸和微信昵称都对不上号。

02

白天各自上班,晚上回房间就关上门,互不打扰互不干涉,日常交流仅限于微信群聊:

“忘了带钥匙了,麻烦在家的亲帮忙开下门。”

“今天电费没有了,我充了200,大家平均一下转给我哈。”

“各位亲,我今天退租了,钥匙放在客厅茶几上了,麻烦帮我转交给房东。”

除了群聊,我们并没有单独加微信,因为觉得冒昧——没事加什么微信?有什么话不能群里说?

现代年轻人都有分明的界限感,奉行“关我屁事”“关你屁事”的六字方针,对自身之外的事情不怎么感兴趣。

我们各自呆在自己的房间,活在自己的世界,同时尊重对方的隐私,彼此默契地保持着安全舒适的距离。

工作已经很累,下班只想放松自我,如果回家还要跟室友社交,那就太累了。

03

不仅仅是早晚见面的室友,就连天天同一个办公室坐八九个小时的同事,也可能只活在线上。

别看每天在同事群里聊得哈哈哈哈哈,但其实你根本不知道TA坐在哪。

如下的群聊对话你是不是很熟悉?

“谁有一次性筷子给我一双,我忘记带了。”

“我有。”

“你坐在哪里?我来拿。”

“打印机旁边,穿灰色毛衣那个。”

上班是紧密合作同事,下了班只是点赞之交,对彼此的个人生活知之甚少。

不仅仅是结婚没有,房子几套,老公干嘛的,孩子是男是女,生不生二胎这样的私密问题,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名字。

比如潮姐以前所在的公司使用的是英文名,于是共事几年我们就只知道彼此的英文名。

有同事结婚,潮姐去参加婚礼,签到登记份子钱的时候,就尴尬了:写英文名吧,担心有重名的;写中文名吧,怕她不知道我是谁……

好几次在前台遇到同事的朋友来访,“麻烦帮我叫一下XXX好吗?”我都一脸懵逼,谁?最后只好问:不好意思,你知道他英文名叫什么吗?

相比于面对面交流,现代人似乎更习惯网上聊天。

我们可以在网上滔滔不绝,段子与表情包齐飞,表现得像是个社交达人,等到奔现见面,却常常羞涩的一句连贯的话都说不出来;

我们可以刷微博,刷朋友圈,跟千里之外的网友互道晚安,却可能对同床共枕的人,无话可说;

我们愿意在网上分享链接相互种草,但绝不愿约着一起逛街。

能打字就绝不打电话,能线上聊天就不要线下见面,你是不是也这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