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每逢新的一年来临,中华大地的人们就都开始辞旧迎新了;贴春联,看春晚,吃饺子,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在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享受一年一度必不可少的团圆饭。

对中国人而言,吃团圆饭是春节必不可少一定要有的。辞年,就是在除夕吃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辞岁之风自古以来就很盛行,除夕这一天家家都是骨肉团聚,儿孙绕膝,灯红酒绿,共话团圆。接着就是守岁。

农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丰盛的年菜美食摆了满满的一桌,而且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鱼“余”同音,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大部分家庭都是,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再忙活着包饺子(也有人买酒店里现成的饺子带回家),等到子夜时分,随着联欢晚会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下饺子,放鞭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全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庆热闹劲儿,无论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欢笑,心头的慰藉与充实感难以言喻。除夕之夜就是家家户户最为热闹欢快的时刻!

人们既是在享受着满桌的佳肴盛馔,更是在享受着那份欢乐与喜庆的气氛。桌上的大菜、冷菜、热炒、点心,抑或是各种各样的吃食,都各具美好的寓意。他们为中国饮食文化,构成了节日里一幅红火的景观。而温情满溢的团圆饭,之所以是幸福的事情开端,关键在于那一份真实的情感。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团圆饭更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民俗,他充分表现出家庭成员,互敬互爱与天伦之乐,这种互敬互爱使使得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团圆饭更使得一家人在节日里面,在精神上都得到了无限安慰与满足。老人家喜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开心的幸福,无限的骄傲。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家人的团聚更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除夕之夜就是家家户户最为热闹欢快的时刻。

在中国最大、最长的聚餐季节——春节假期,就是从团圆饭后就开启。人们没有了平日里工作的繁忙,也不必去操持商铺的生意,更不会去为生活而奔波,而是全家人找准假期的时间,东家聚来西家聚,哥家请来妹家邀。“吃”往往会成为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似乎在春节这个传统佳节更加显得入情入理。这也可以算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了。

当然伴随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多家庭为了省去家里的忙碌与烦恼,而选择去酒店吃团圆饭,但无论去哪里,家家户户都是借助“团圆饭”中的种种食品,来表达人们对家运兴旺和美满生活的祈望,表达华夏民族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更是在年夜饭中开启更美好的一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