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1955年,机缘巧合之下,报人查良镛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其处女作《书剑恩仇录》,轰动一时,金庸问世。

此后十余年间,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洒洒挥就15部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一部不在其中的《越女剑》。

人们评价,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惟金庸名头最盛、享誉最长,横扫华人世界。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13岁,抗日战争爆发,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

15岁,他与同学合作《献投考初中者》,相当于今天的《五年模拟三年高考》,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高中时,因不满学校某些行为,以笔讨伐训导主任,被勒令退学

金庸显然没有“吃够教训”,大学时,因看不惯学校不良校风,再次大胆直言,第二次被开除

23岁,金庸从3000名投考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从此投身报业

31岁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查良镛自此成为金庸

35岁,创办《明报》,“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

一手办报、一手小说,他将家国天下融入小说,15部洋洋大作,部部经典

身为持续发出声音的公众人物,金庸曾被某些势力视为眼中钉。有人放话:要消灭5个香港人,排名第2的就是金庸。但金庸说:虽然“内心不免害怕,但我绝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

48岁,《鹿鼎记》连载结束,金庸宣布封笔

81岁,尽管已经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仍坚持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每日里背着放满课本的双肩包进出教室

前半生纵情洒脱、敢想敢为,后半生心怀敬畏、一心向学。“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谓金庸的真实写照。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大闹一场”的金大侠,注定不能悄然离去。

10月30日晚,网友们以转发刷屏的形式上演了一场又一场豪华浪漫的告别仪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