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MagicElephantBooks

20181117日至18日,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桂林魔法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协办的第一届独秀学前教育国际论坛在桂林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内地13个省市的学前教育、儿童文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及一线从业者共8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国际论坛。

论坛为期两天,围绕“早期阅读与儿童发展”主题,分为三个分论坛同时进行。论坛期间,20位嘉宾进行了精彩演讲。每一位发言人的演讲都深有见地,代表了不同国家、地区儿童早教阅读的新气象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内容,后续魔法象会将本次论坛成果整理结集出版,与读者、相关研究者分享。今天,我们挑选了3位嘉宾的精彩发言片段与大家分享。

梅子涵

几乎不用介绍,我们熟悉且敬爱的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老师。梅老师的演讲题目是“儿童的文学阅读”,言谈间时时流淌出对生命的关照,对儿童的关怀。

“我总是劝自己,也劝和儿童有关的成年人,如果我们不能够很真切的进入到我们面前童年的身体和感觉里面去的时候,我们可以进入到我们从前的身体和感觉里,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比如说我们想想我们自己的小时候对于游戏是如何的渴望,对于故事是多么的盼望。”

文学是最高级的生命陪伴

把文学放到孩子面前,放到人的生命面前,可以陪伴生命时间的渡过。我想强调的是文学第一位的意义是陪伴生命的渡过。生命需要有游戏的陪伴,看着天空想心事的陪伴,睡眠的陪伴,一个人喝茶的陪伴,散步的陪伴,说废话的陪伴,而文学的陪伴,阅读的陪伴,毫无疑问是所有的陪伴当中最高级的。

文学有用?无用?

我们很习惯性地说,知识对于人来说,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数学是重要的,因为要考试,所以数学的学习,我们所谓的知识的学习,是有实用意义的。我想提出:请问文学陪伴生命高级的渡过,高级地陪伴生命的渡过,这不就是实用意义吗?这难道是虚幻的吗?这是实用的。这是一种浪漫的实用。

有一本书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和爸爸一起读书》,请和你身边的儿童读一下这本书。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在这本书里面,请注意,女儿一直和爸爸一起读书。以至于到了爸爸老了以后,躺在床上了,几乎已经没有力气捧起一本书的时候,女儿为他捧起一本书,然后阅读了合上这本书,熄掉灯,关上门。

△《和爸爸一起读书》

而在文学里面,当这个门关上,灯熄去的时候,我们可以联想到那是生命的最后一个晚上,等门关上,灯熄了,从黑黑的房间里面传出微微弱弱的一句非常亮的遗言,爸爸对女儿说:不要忘记了,每天晚上睡觉前读一本书。一个生命的遗言可以是这样的,不是和存折有关系,不是和房产有关系,是读一本书。

在“牧羊犬”的监视下面朗读的“羊”

我们注意到尤其是小学,老师们让学生们有声有色的朗读课本乃至文学作品,学生在老师的监视下,我们的老师都是监视者,学生是羊,而老师们很像牧羊犬。在“牧羊犬”的监视下面,学生们的朗读还真的有声有色。可是文学和生活是分开的,文学在课堂上面,对于一个孩子的讲述上面,它成了一个义务和教学的内容,完成了就结束了,生活又另外的开始了。文学和生活,和日常没有连接起来。

由此可以看到,我们的母语教学没有很好的完成。不是把一个文学作品当中的“你好”读得标准,而是要在生活里面,当我们开口对别人说“你好”的时候,别人觉得你真好。

把文学放到人的童年的生命里

我们要像摩尔小姐学一学,因为有了她,人类有了儿童图书馆。

(点击封面,即可购买)

当我们说,要把文学毫无疑问的不假思索的放到童年的生命面前的时候,请注意,我们首先把文学不假思索的毫无疑问的放到我们自己面前。当我们自己和它很亲近,知道它有那么强大的浪漫主义的实用价值的时候,我们就自然会把文学放到儿童面前。

正置友子

日本儿童文学与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正置友子女士在论坛上做了主题为“与幼儿共读图画书”的分享。

正置友子女士今年已经是78岁高龄,依然是精神矍铄。她曾是日本神户圣和大学儿童早期教育部儿童文学专业的教授,也是亲子共读的践行者,她开设了“青山台文库”(日本“文库”类似读书角,由志愿者妈妈在家庭或者公共空间运营),与孩子们共读儿童文学作品长达45年之久。

正置友子女士通过《妈妈,食物和书,你喜欢哪个?》《妈妈,给我读本书吧》《我在英国的绘本生活》《苹果》等几部作品,分享了她与孩子们共读的经历,她对图画书及儿童早期阅读的观点。

图画书奶奶:与儿童共读长达45年

在日本,正置友子被读者亲切的称为“图画书奶奶”。1973年开始,她就在家里建立了“青山台文库”,与儿童一起共读图画书、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推广。而随着文库影响力的扩大,她的“青山台文库”已经从家里发展到小区的公共空间。

△正置友子与孩子们一起读书

参加“青山台文库”活动的孩子大部分在0-3岁,最小的大概是4个月左右,由父母带着一起来。正置友子说,0-3岁的阅读非常重要,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反复阅读的场景,培养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好的习惯,孩子3岁之后就可以比较安静的阅读了。正置友子说,她每每看到孩子安静阅读的场景,都会觉得非常的感动。

图画书:是大人与孩子一起读的书

正置友子说,图画书是一种文字和图画共同叙事的综合艺术,具有多样性和无限的可能性。在日本,图画书主要是幼儿阅读的读物,但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是老年人,也有非常多的大人也在阅读图画书,在图画书的世界里得到享受。

(日本纪实文学家柳田邦男在日本倡导“大人也要读图画书”,出版了“大人也要读图画书”三部曲,《感动大人的图画书》《在荒漠中遇见一本图画书》《图画书的力量》,讲述图画书对大人的意义)

她分享了《妈妈,食物和书,你喜欢哪个?》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有一天她在看书,她六岁的大儿子问她,“妈妈,食物和书,你喜欢哪个?”,她回答“作为一个人,不吃东西肯定生存不下去,但是不看书她也活不下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她说3040岁这十年,她是一个忙碌的妈妈,孩子每晚睡前都要读书,她很享受跟孩子共读的时光,可以跟孩子共享书中的美和价值观。

△青山台文库

正置友子认为,图画书应该是大人与孩子一起读的书,大人与孩子一起读图画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父母不可能一辈子保护孩子,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面对悲伤、挫折等困难,小时候的共读可以与孩子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也给孩子面对这些困难的勇气。

侯莉敏

“关于孩子阅读的讨论,我们更要从深层次的去思考,我们对待孩子,我们今天怎么对待孩子,他未来会走向社会会更幸福呢?”

侯莉敏老师是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的博士生导师,也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学前教师教育、幼儿园课程等方向。她用有温度、有深切关怀在内的研究数据和实践观察作为依据,分享了一个和每一位幼儿、每一个家庭切身相关的问题:教育质量。

为了特色而特色的教育是一种异化

侯老师认为,保教质量是由过程质量、条件质量、劳动环境质量构成的。过程质量恰恰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体验和经验的质量,浅白地说,它强调教师对于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是与之共鸣,给他的行为以积极的鼓励,还是忽略他,缺乏积极的互动呢?

有人认为保教质量就是一个幼儿园跟其他幼儿园做不一样的地方,冠以各种名头,提出各种特色。

“作为儿童发展来说,哪些本领的获取是他能走向未来的呢?我不反对特色,但是为了特色而特色,没有抓儿童该有的基础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这样的特色就是异化。”侯老师如是说。

△论坛现场

真正的阅读温暖的情感连在一块的

真正的保教质量体现在保育者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中,体现在保育者与儿童无数次的反反复复的交往之中的。幼儿教育更注重一天中8小时保育者跟孩子是怎么互动的,他们之间的互动是不是保持一致。

侯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当老师为孩子读“猜猜我有多爱你”,声音极其的柔美,极其的好听。可是,故事书一合上的时候,老师说:“现在给我全体起立,出去!”从很柔美的样子,一下子变成“大灰狼”,很快就表现出成人的高控。

△论坛现场

只是通过一些片段的故事,一天中零星的故事,能让儿童的语言获得良好的发展吗?真正的阅读是跟理解在一起的,是跟温暖的情感连在一块的。

语言是在反反复复的交往中,在交谈中,在谈话中可能开启的。但是侯老师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幼儿园很多的老师在日常的交流中给孩子大量用的是命令句,“你该干嘛”,孩子给老师运用大量的是请求句,“老师,我想出去可不可以”。这样的一种语言不对等,再优秀的图画书,都消解不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往的态度给孩子带来的消极性。

早期阅读教育应当思考的问题

侯老师分享了两个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案例。

第一个是一场集体教学活动,老师很努力的在教儿歌,非常“阳春白雪”,但是,孩子除了不看她,除了不看她黑板上的儿歌,做什么的都有。

第二个活动发生在一个暖洋洋的冬日,孩子们吃完了午饭,老师把凳子端到了走廊,孩子们在进行午休前的阅读。听上去非常美好,但很多孩子把书摔在地上,也不真正产生阅读行为。

作为孩子的他们,不知道书是人类的灵魂,也没有人教他们该怎么去做,于是他们就开启了除了不看书之外的一切活动。还有的幼儿园,把阅读跟表演游戏放在一起,让孩子以为看了就可以表演。可是,我们能感动孩子吗?

侯老师说,这些都是我们在做早期阅读教育时,应当去思考的。

更多精彩发言已整理在简报中,

欢迎扫码阅读!

近期热文推荐:

2018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揭晓,《马克的完美计划》入选!

猫头鹰生活画面大曝光

献给爱做梦的孩子,美梦就是宝藏。

20181120

编辑|仝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