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直门中学叶企孙科技实验班——以我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叶企孙命名,由东直门中学与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成立,旨在努力创造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同时利用名人资源和影响力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进而开发课程资源。2011年,学校还成立了高中冰心文学实验班,继续发扬冰心文化与精神,实现文学教育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你知道京城里藏着哪些“名人实验班”吗?你知道京城里藏着哪些“名人实验班”吗?

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全国普通高中各类实验班、试点班将进行重新登记和规范管理。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改革举措,备受关注的高中实验班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留下了浓重的印记。

而在历史上,北京中小学校园里,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名人实验班”,它们承载了学校的历史,成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名片。请随小编一起看看这些“名人实验班”都是缘何而来,它们的背后又有哪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呢?

“冰心班”

让小读者成为小作家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最早是京城闻名的教会学校贝满女中。学校创办于1864年,创办人艾丽莎贝满命名,当时校址选在灯市口大街北面的大鹁鸽胡同,是北京最早的一所女子学校。

学校起初称为贝满女塾,作为教会学校,学校最早开设的必修课程为圣经课,每周还会举行一些礼拜活动。1905年,贝满女中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大学课程,名为华北协和女子大学。

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与通州潞河书院、北京汇文书院合并成立燕京大学。协和女子大学改称燕京大学女部,校址设在同福夹道3号。

著名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幼年曾随家人迁居上海、烟台等地。1913年随父亲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当时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冰心进入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书。冰心曾在晚年的回忆中,对自己进入贝满女中有一些描述,她说,在入学报名后,她曾被贝满女中的校长、美国传教士斐女士领到了一间教室里,让她坐在位子上,递给她一道中文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叫做“学然后知不足”。

这个作文题目冰心曾在家塾里早就做过,于是她不假思索,拿起笔来一挥而就,让这位美国女校长十分惊奇赞叹,让她明天就可以交费上学。就这样,冰心成了贝满女中的学生。

冰心进入学校后,她的作文特别好,有一次竟被老师批了120分。同学们都很喜欢她这个“作文小能手”,因此就给她取了一个亲昵的绰号,叫“小碗儿”。一些同学甚至给她买冰糖葫芦、糖炒栗子等零食来“贿赂”冰心替自己写作文,害得冰心常常在写完了自己作文之后,还要再替同学们写出两三篇来。

你知道京城里藏着哪些“名人实验班”吗?

1918年,冰心从女中毕业后进入协和女子大学读理科,最初她向往成为医生,后来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她转到文学系学习。在此期间,她开始尝试写作,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等,皆为这个时期所作。

1923年,冰心进入燕京大学学习,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出国留学前后,她把旅途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成为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99年,冰心逝世。为纪念这位“世纪老人”、文学名家,2003年,一六六中学成立了以校友冰心名字命名的“冰心文学班”,每届一个班,还成立了冰心文学社,下设记者团、读书社、影剧社等。2011年,学校还成立了高中冰心文学实验班,继续发扬冰心文化与精神,实现文学教育初、高中的有效衔接。

冰心的《寄小读者》影响了几代人,如今,越来越多的校友“小读者”正在成为“小作家”。在这所古老的百年学校里,当年,那个吃着冰糖葫芦、糖炒栗子,为同学写作文的“小碗儿”,也正在被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

“道元班”

兼容并蓄个性培养

北京市第四中学成立于1906年,为当时顺天府出资筹建的顺天中学堂,校址在西什库后库。辛亥革命后,顺天中学堂隶属京师学务局管辖。

1912年,学堂以当时市立学校排序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曾任清朝吏部主事、顺职中学教务长的王道元成为北京四中第一任校长。

王道元上任时,虽然只有33岁,但却已是当时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不仅是京师大学堂首届毕业生,学识渊博,更思想开明,崇尚科学民主。

在1912—1917年担任校长期间,王道元深知中学教育乃利国利民之根基,于是他引导学生学科学、学世界、学做人,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践、学以致用。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在教育界和文化界也是如此。很多教育家及学者在对于东西文化的争论上形成了两派,一派为京派,主张要保存国粹,反对西学,而另一派则为保派(北大保定派),他们尊崇蔡元培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想。

而王道元则将北大当时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引入四中,他既坚持发展科学,又主张兼容并蓄,并不拘一格地引进优秀教师,使当时的学校有了快速的发展,办学成果斐然。

你知道京城里藏着哪些“名人实验班”吗?

据一些史料表明,当时的四中既有满口洋腔的学者,又有之乎者也的先生,自然科学与书法、国画等传统课程相得益彰,学生们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并可根据兴趣选择发挥特长。

而作为第一任校长,王道元带给北京四中的,不仅有良好的学术学风基奠,更有理念和精神的引领。至今北京四中留存有一块立于1912年的校名碑,就是由首任校长王道元所题写。

1919年,王道元还为毕业生撰写过毕业生通讯录序言,在序言中他告诫学生“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要“贡献于群众者不啬”,要懂得“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

他的这段序言在四中建校100年之际,被确定为北京四中训诫,镌刻在训诫石上,成为四中发展的坐标和历史见证。

2010年,为向老校长致敬,也为创新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北京四中开启实施“道元培养计划”,并成立了“道元实验班”。

实验班将招收“全优+特优”型学生或“超常”型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并聘请若干名中科院及社科院专家、著名高校的教授、企业家等社会名流及该校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成立“道元班导师组”,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设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四中还为“道元班”学生成长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引导+探究+自主”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道元班”无论从创新精神还是培养方式上,都传承了老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治校精神,不仅铭记了学校的历史,更续写了学校未来发展的传奇。

延伸阅读

北师大附中钱学森实验班——两弹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于1923年到1929年在北师大附中度过了难忘的六年中学时光,如今钱学森纪念馆就位于旧教学楼木楼内,里面陈列了钱学森许多珍贵的手迹、历史文献和生平图片,再现了钱学森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学校开设钱学森实验班,一方面要致力于培养像钱学森一样的科技拔尖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回归传统,挖掘学校当年实行“全人格教育”时的教育风貌。

东直门中学叶企孙科技实验班——以我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叶企孙命名,由东直门中学与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成立,旨在努力创造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同时利用名人资源和影响力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进而开发课程资源。

叶企孙科技实验班将采取“因材施教、尊重个性”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式、专家及导师指导的自主探究式和走进大学实验室的科研实践式全方位培养学生。

你知道京城里藏着哪些“名人实验班”吗?

文字:本报记者 苏珊 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推荐阅读

人类首次看见黑洞!一定要给孩子讲讲这些知识!

学生生涯规划,需要警惕6大“雷区”

“夸夸群”火了,这样花式夸奖孩子真的有必要吗?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别慌,试试这么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