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10月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达到教育人民群众、武装全党的目的。

据介绍,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其中,第十集《天下之治在人才》通过什么是人才、怎么培养人才、如何使用人才三个部分精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

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才,即人才的标准问题。选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然后进一步阐释总结,爱国爱民、理想信念、实干肯干、改革创新、责任担当,这五条选拔人才的标准。

第二部分:怎么培养人才,提出了怎么培养人才的问题。选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是“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然后进一步阐释总结,成才离不开读书学习、成才离不开锻炼、离不开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

第三部分:如何使用人才,即人才的任用问题。选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是“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然后进一步阐释总结,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三个任用人才的要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制定释放人才活力的政策,从源头上激发人才活力,从而激发人才创造力和创新力。我们要坚持服务发展大局,坚持突出市场导向,坚持体现分类施策,坚持扩大人才开放。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要大力选拔爱国爱民、实干肯干、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不断改革创新的人才。“人身之所重者,元气也;国家之所重者,人才也”。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强国之本、兴邦之要。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我们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集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推动人才事业创新发展。我们要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人才发展离不开读书学习、离不开锻炼。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是促进人才发展的关键。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实践。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练人才的品质、考验人才的毅力。要让人才在实践锻炼中增强信念、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人才的发展离不开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关怀。我们要做好人才规划和配套工作,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我们要出台具体的措施,拿出具体的行动,落实更好的待遇,为人才提供一个优良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我们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人则要用人之长,“让马犁地”是浪费人才,“驱牛冲锋”则是强人所难。要区分不同人才的类型,继而确定他们适合的岗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要想国泰民安,就得广纳贤才。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行动,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人才是国家的根本,崇尚和重用人才是国家兴盛的保障。海纳百川,气象万千。人才济济,方能日新月异。我们要把人才作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起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迈进。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只有人尽其才,方能百事俱举。我们要持续深化人才制度体系改革,激发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行稳致远,走向美好光明的未来。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案例栏目投稿邮箱为:[email protected],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