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学术研讨会将于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将继续围绕“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这一大主题,以主旨演讲、专题报告、学术探讨、热点对话、经验分享等形式,荟萃考古文博与文化遗产界相关领域精英,全面交流和展示近年来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学术热点难点,共同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国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事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

会议时间:2018年11月24日—25日

会议地点: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历史学院

11月24日(周六)

8:30-11:50第一场

主题:

1、女性考古学科建设与女性考古学家

2、考古-史前部分

主持人及点评人: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杨文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王艳玲(宁夏博物馆)

——《浅谈女性考古的研究意义》

史浩成(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女性考古学研究》

杜小钰(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曾昭燏与“湖熟文化”的发现及其当代启示》

孙丹(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多样化与交叉化——史前性别考古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何伟(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新石器时代性别研究概述》

郭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谈墓葬中的性别『代码』与社会秩序》

曹辰星(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构建与物化:性别考古学视野下的玉人研究》

毕春宇(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

——《中国史前女性雕塑艺术—辽河流域史前女性雕塑》

陈畅(南开大学)

——《大南沟墓地社会组织与性别研究》

14:00-18:00第二场

主题:

考古-历史时期

上半场主持人及点评人:

王晓琪(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沈宁(云南省博物馆)

曹芳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商代后期女性社会地位变化在考古学上的反映》

杨文胜(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左长缨(宁夏岩画研究中心)

——《东周女性贵族身份与等级》

徐文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从文献及考古资料看春秋战国女性的主要社会活动》

沈宁(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石寨山墓葬女性遗产试论》

韦璇(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从手印纹砖看两广地区汉晋时期陶工群体的性别构成》

熊玮(绍兴市上虞博物馆)

——《越窑青瓷中的女性形象》

下半场主持人及点评人:

郭海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晓敏(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李晓敏(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角色、空间、情感与信仰——唐代世俗女性的佛教生活》

黄林纳(河南博物院)

——《从文物遗迹看武则天的道教信仰》

张佳(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唐代妇女的腰间佩饰—以唐墓壁画和石椁线刻画为中心》

司晓洁(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墓志中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依赖》

叶玉梅(青海省博物馆)

——《非遗视觉下的女性文化》

金连玉、赵梦薇(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试析南京城墙中的女性元素》

郭海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所见下服研究》

11月25日(周日)

9:00-11:50第三场

主题:

历史中女性的生存地位与文化创造

主持人及点评人:

金连玉(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白坤(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夫妻齐体”与“天子之制”:大一统视角下的汉代皇后制度》

田家溧(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汉晋诗歌中的女性情感与家国秩序》

胡晓惠(内蒙古民族大学)

——《辽代契丹女性地位的变化》

贾淑荣(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

——《女真婚姻习俗中的女性》

刘小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山西古代后土信仰的功能演变与当代价值》

陈晨(上海市金山博物馆)

——《浅谈潮汕女祠》

成卓(南京师范大学)

——《论中国古代女性的文化创造和独特价值》

洪芳芳(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衡雪(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最早的女考古学家—李清照》

刘芝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文俶及其的艺术价值》

陈晨(金陵科技学院)

——《基于历史认识论的民国名媛主题民宿设计研究》

李昕(北京服装学院 民族服饰博物馆)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装饰中的“不完美”设计与文化内涵》

                                                                               -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