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叶问4》中,导演叶伟信分别给叶问安排了四个对手:小混混(空手道学习者)、拳师(中华武术会会长)、运动员(极真空手道高手)、军官(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运动员(极真空手道高手)——中华武术的实战能力。

电影《叶问4》正在热映中,作为一部功夫片的大IP,叶问从内地打到香港,再从香港打到美国;从同行切磋到惩恶扬善,再到打外国人,甄子丹打得畅快,观众们看得过瘾。

但遗憾的是这部电影将是《叶问》系列的终结篇,也是甄子丹主演的最后一部功夫电影。

——或许,功夫片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叶问4》中,导演叶伟信分别给叶问安排了四个对手:小混混(空手道学习者)、拳师(中华武术会会长)、运动员(极真空手道高手)、军官(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

这种安排其实非常有深意,因为叶问打的这四个对手,透露出了四点重要含义,下面扒姐就来为你详细解析。

小混混(空手道学习者)——中华武术与外国功夫的交锋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这个小混混腰间别着双截棍。这一方面为李小龙(陈国坤饰)的出场埋下伏笔,另一方面点明了空手道在美国的发展现状。双截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自冲绳古武道或空手道,另一种来自菲律宾棍法。但是,很明显电影中的双截棍来自于空手道。

空手道又有四大流派:松涛馆流,刚柔流,和道流,糸东流。其中松涛馆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叶问(甄子丹饰)第三个对手极真空手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因为这个流派正是大山倍达从松涛馆流分离出去的一个分支。

叶问的第一个对手是小混混,尽管对方只是一个空手道的初学者,但是叶问还是摆开架势,表达了对习武之人的尊重。后来在交手过程中,发现对方无礼不济,于是更多地采取教训性攻击。比如,打屁股、揪耳朵、扇耳光等等。

彼时李小龙、成龙功夫电影还未火起来,大部分的美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功夫。所以,中华武术和空手道的首次交锋,叶问是极其克制,以观摩和交流的心态,彰显出了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

二战以后,各国的武术均开始传到美国,尤其以空手道为甚。前面扒姐写的极真空手道创始人大山倍达虽然部分武术爱好者将其归结于松涛流,但实际上他本人又是刚柔流开山祖师山口刚玄大弟子曹宁柱的学生。

这就说明了世界各地的武术在不断地传播、发展、交流、融合。

那么,本土武术不同门派在国外的发展现状是什么样的呢?导演马上安排出了咏春对太极。

拳师(太极拳宗师)——本土武术不同门派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叶问的第二个对手——中华武术会会长万宗华(吴樾饰),他的身份是一位太极宗师。这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太极拳是在美国起步最早、传播最大的一个武术门派。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就有一批华人将太极拳带出了国门。但是,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杨氏太极多位大家的努力才发展起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是在1964年,太极宗师郑曼青在纽约成立“时中拳社”。这个拳社简化了太极拳的功架,更注重推手的训练。简而言之,在保持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增加了很多实战性套路和招数。

结合着这一历史背景,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华武术会的万会长在跟叶问交手的时候,拳法凶狠凌厉。这是因为,彼时本土武术在向国外的传播过程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传统武术套路最早的时候并不被西方人认可。

所以在两人交手的过程中,万宗华展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抢攻欲望和刚猛的格斗风格。但恰恰是万宗华的这种“反常表现”,却反而应证了当时中华武术在国外发展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排他性。后来两人打成平手,则说明了虽然不同武术门派在国外的发展思路不同,但是本着中华武术同根同源的原则,不同武术派别之间有矛盾对立,但也有尊重和包容。

运动员(极真空手道高手)——中华武术的实战能力

想要明白导演为什么给叶问第三个对手安排一名空手道高手,就必须明白极真空手道与中华武术的渊源。极真空手道的创始人大山倍达,早年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幼年一直跟随中国拳师学习拳法。但是他在成年时期回到日本之后,一改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强身健体为主、实战为辅的原则(道),变成了除了禁止以手攻击头部和禁止攻击裆部以外,其余各个部分全部皆可进攻,更不分体量级别(术)。1952年,大山倍达赴美之后,提倡“全接触式”比赛,提倡“一击必杀”、“三分钟定胜负”等比武策略风靡一时。

所以我们看到,当叶问在跟极真空手道高手对决的时候,一改往日以退为进、以攻为守的套路,抢攻为主、杀招迭出。在这场对决之中,武术早已由切磋上升了竞技(必须分胜负)层面,赋予了非常强烈的实战能力。关于这一点,万宗华与极真空手道高手对决输了,但却跟叶问打出一个平手,也能从侧面应证: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播要立足于根本(强身健体),其次才是赋予其实战能力。

所以,不管是从中国拳术中汲取经验的大山倍达,还是这位极真空手道高手,抑或是后来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武讲究术,但更注重道!道是习武的初衷和根基,术是功夫的实战方法和能力。

军官(海军陆战队队员)——功夫的实战意义

叶问的最后一站倍誉为“生死对决”,他不仅发挥出了“贴身短打”、“近身不饶人”的特点,更是将武与术相结合:捍卫一代宗师的尊严(武),使用“咏春”之外的插眼、撩阴等手段(术),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看上去“胜之不武”,却恰恰道出了功夫的实战意义:在生死关头是扛着“武”的招牌玉石俱焚,还是用“术(可能方法不太光明)”战胜对手?叶问选择了后者!所以,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反而看到叶问的“人性”盖过了“神性”。换言之,“一代宗师”叶问也只是一个人,一个父母的孩子、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妻子的丈夫。

所以,在影片的结尾有一行字幕:中国功夫被选为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科目。这就是功夫实战意义的最好体现!

结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一代又一代功夫前辈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功夫巨星的推广,全球兴起了“中国热”、“功夫热”浪潮。但是在这股浪潮的背后,中华武术其实在海外的发展状况并不容乐观。2016年8月5号,国际奥委会通过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新增空手道等5个项目的提案,而中华武术又一次失去了入奥的机会。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人找到了与影视结合的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他们之后,我们也看到了吴京、吴樾等人再做着不屈不饶的努力。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继承、发展、创新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