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大多数都是非常简朴的,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几十年,打补丁是经常的事。不过,像今天介绍这位开国少将这样的,还真不多见。

怎么个特殊法儿呢?咱先来看看这个小故事——

有一次,开国少将黄连秋带着一个干事去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前,黄连秋发现干事的扣子掉了一个,就提醒他要保持军容严整,可是干事只带了这一套军装,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时,黄连秋不慌不忙,拿过来自己的提包,从里面掏出了一个针线包,从容地给干事缝起了扣子。

这个干事很惊讶,说您这么大的领导,怎么会随身带着针线包?

黄连秋笑道:“出门在外,难免有磕磕碰碰,针线我都是随身带着,破了就缝,缝好再穿,多方便?”

其实,黄连秋的提包里,不只有针线包,还有碎布头、胶水、剪刀、钳子……简直就是一个杂货店!很多人都对黄连秋的这个提包非常羡慕,说它太神秘了,什么都有。

(图:中间为黄连秋将军)

黄连秋是湖南平江县人,因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国民党的队伍,但因为看不惯军阀作风,后来跟着营长毕占云起义,加入了红军队伍,那年还只有16岁。

起义后,黄连秋随部队到达井冈山,受到了红军的热烈欢迎,甚至连主席、朱老总都亲自出来迎接,并将这个营改编为红四军特务营,主要任务就是保卫军委机关的安全。

晚上,主席给这些起义战士们上了一堂课,说为什么大家整天从早忙到晚,还是没有吃没有穿,地主老财什么都不干,却天天喝酒吃肉?为什么地主老财过年收债,劳苦大众却要出门躲债?

黄连秋就坐着主席的对面,越听越激动,流着泪站起来说:“我家里兄弟姐妹8个,可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家里忍痛卖掉了6个,只留下我和四姐。我娘得痨病,临终时就想吃一口米饭,我和我爹到地主家借谷子,给人家跪了半天,承诺我给他们放半年的牛后,他们才借了一碗谷子。可是,等我回到家时,我娘却已经死了……”说到这里,黄连秋哭得已经说不出话来。

这堂课,是主席给黄连秋上的第一堂阶级教育课,从此让黄连秋铁了心跟着主席,至死不渝。

在抗战时期,黄连秋担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是一分区公认最优秀的干部,上到领导下到士兵,没有一个不佩服他的。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好口碑,自然得益于他的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表率作用。

大生产运动开始后,各部队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生产任务,一分区政治部也有种田收割的任务。到了第一个秋天,由于政治部人手少,所有人都要去收庄稼。

大家都劝黄连秋别去了,因为他的右手在长征时受过伤,握不到一起,拿不了镰刀,去也是白去。可是,那天大家到了地里时,却发现黄连秋已经在那里干起来了。

战士们都很奇怪:黄连秋的右手不是握不住镰刀吗?他是怎么做的?原来,黄连秋把镰刀直接绑在了手臂上,割起庄稼来,一点也不比别人慢。

黄连秋晚年离休后,没有在家里安享晚年,而是义务辗转于各个学校、工厂做报告,宣传红军的光荣传统,被媒体誉为:“永不褪色的红旗”。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