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宝宝阅读 关注我哟

孩子回家说他被排挤了,千万别不当一回事,以为孩子想太多。被拒绝会产生长期的人际与情绪困扰,心理学家教我们怎么带着孩子修补受伤的心,走向健康的社交生活。

没有人喜欢我!」

「没有人要跟我玩!」

「他们都讨厌我!」

「分组的时候我落单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些应该都是父母最不想听到孩子说的话。但除了心头一揪的不舍,该怎么回应孩子?即将出版第四本书、探讨孩子的自信的临床心理学家摩尔(Eileen Kennedy-Moore)指出,内情绝对不是只有安慰孩子「不要理他们」、「自己玩也很好」,或直接找老师那么简单。被拒绝、寂寞的孩子,心里有伤,需要医治,也需要帮助他们重新走向人群,不然将造成一生更深的影响。

摩尔强调,或许有人会认为孩子很快就忘记了,但大人千万不要忽视「被拒绝」的影响力

常被拒绝 不易感受他人好意

立即的冲击,可能会让孩子缺乏自信、害怕主动向人开口。多经历几次后,不但不会不以为然,还可能产生忧郁倾向,也影响身心健康与学习表现。

如果孩子没有得到适时的协助,将形成对人际互动错误的认知。例如,他可能会在需要向人开口、展现友谊、或邀请别人时,就陷入焦虑,怕被别人拒绝。

负面的经验也将导致当有人对他热情、友善时,他可能不太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好意,甚至反而回以自己曾经历过的冷响应,造成对方的误解。

另外,美国伍斯特圣十字学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in Worcester)的心理学副教授乔德(Stephenie Chaudoir)的实证研究还发现,长期被拒绝、对「被拒绝」敏感的人,身体甚至会产生特殊的生理反应,以及较高度的紧张、不安,抗压性比较低。

不过,还好这些问题不是不可逆的。摩尔提醒,孩子通常不会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以下是心理学家对这类情况的建议,协助孩子发展健康的社交生活。

你可以这么做:

先抱抱孩子。孩子在家中觉得被接受、被爱,是很重要的。

请孩子说说是什么情况,以及他的感觉。通常反应愈大的孩子,也会比较快平复。大人要特别注意,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在这时常常会发现,可能是有特定1、2个人或是1、2个情况,会让孩子这样难过,有比较强的情绪。可以提醒孩子,在其他状况下,还有很多人喜欢他,或是其他正面的例子。

教孩子分辨发生的「事实」,以及他的感受。也许孩子会发现,是他比较多愁善感,这时就可以陪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例如散散步。

试着探索原因,对症下药教孩子社交技巧。例如,孩子比较害羞?有情绪困扰?或是,有时各方面表现优异、积极的孩子,在群体中不一定会比较受喜欢,或反而容易感到挫折、不开心。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但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例如,多对人微笑、有时也让别人主导游戏规则、或是主动邀请别人一起玩。

希望孩子跟朋友间怎么相处,就用这种方式跟孩子相处。

可以问孩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怎么解决?

如果常常发生,可以找老师聊一聊,尤其是看看是否有霸凌的情况。

记得不要…..

跟孩子说「不要这么想」。

直接假定孩子被霸凌。

直接去找老师或同学的家长。

扩大想成是严重的社交问题。

相关图书推荐:

《远离校园欺凌》将教你如何:

       分辨欺凌的形式

开开心心地休息和进午餐

       了解何时受到了欺凌

帮助受欺凌的朋友

       保护自己不受网络欺凌

与大人谈欺凌

       走过走廊时不再提心吊胆

避免和欺凌者发生冲突

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来读一读这本书。

我们这个年代,

仁爱、怜悯、同情似乎已被遗忘,

这本书能提醒我们,

当我们还是孩提时,

当我们被孤立时内心的感受。

从实际的情景应对角度出发,

为每个未成年人

提出面对校园欺凌的具体的解决方案。

书中详细分析了

欺凌现象中的三种角色:

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

他们各自的行为表现、

心理状态以及可能的成因,

阐述了每种角色可以如何做出改变,

父母和老师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和指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