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学家说,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父母时刻拿自己去晒,他们也不会觉得被家长当做资本去炫耀是值得开心的事。聪明的父母,从不炫耀孩子。

“女儿考上清华,我却被好友踢出群!”

近日,一位妈妈在同学群晒出女儿的清华录取通知书,本以为大家会夸赞女儿,却发现自己竟被班长踢出了群…...

根据报道,大体情况是这样的:

这位郭女士县里一所学校的老师,女儿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女儿今年高考,在成绩出来之前,妈妈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在聚会上,她只要看到一个老同学,就会跟他们夸赞一下自己女儿的学习。

大家也非常热情地恭维她。甚至班长,对她也很尊敬。

后来,同学群建起来了,但是一般大家都不在群里说话,除非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只有这位妈妈例外,她每天都会在群里自言自语,发一些自己的生活照片,更多的是发女儿认真学习的照片,有时候甚至还把女儿的笔记发到群里。

当收到女儿清华大学录取书后,郭女士欣喜若狂,并在同学群中高调宣布,还晒出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照片,并配以文字:“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大气。”

于是就被踢出群了,当她准备私下找班长评理时,却发现班长已经把她删除好友了。

有人说,人家就是开心分享个通知书而已,都是你们这群自己没本事的人在恶意揣测人家。

可是踢了她又真的只因为晒了清华通知书吗?看完前因后果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看她的语气和态度,就差直接告诉你:“你们这群凡夫俗子,没见过吧,你们一辈子都得不到”。重温同学的友谊,感受当初校园的纯洁?想太多了。说白了,根本就是郭女士享受拥有人人称羡的优越感,却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

以这次的热点事件来说:炫耀,嘲笑,讥讽,给人添堵,继而被踢出群,被拉黑,各种造作,纯粹一场闹剧。

上个月,和几个大学同学小聚了一次,大家也都把孩子带过来了。

在包厢里,几个女人聊着天,不知怎么聊着聊着,话题就到几个坐在旁边的孩子身上了。

  • 哎,我们这点工资全花在孩子身上了。

这孩子学钢琴、拉丁、画画,每样就好几千,给她买了架钢琴上万,现在的孩子没钱还真不好养。

还好孩子学出了点样子,钢琴过了6级,拉丁也在市里拿了铜奖,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我们花的这些钱......

“来,跳个舞给阿姨们看看,就跳那个伦巴,快”,她拉起旁边的女儿。

“我不跳,她们又看不懂,跳舞不累的啊”,她女儿抬着傲娇的下巴说着。

  • 另一位同学也不甘示弱:

孩子不想跳就别跳了,你家孩子学这么多才艺成绩怎么样啊?考班上多少名啊?

我家这个这不刚上初一,这入学考试数学考了第一名,然后老师就让他做数学课代表,真给我们做家长的争气!

他数学成绩一直都拔尖,不过也离不开我对他的严格管教,哈哈。

......

我听完了她们的“花式秀娃”,有些担心地看了下女儿,就和她们举了杯结束了这次聚会。

我女儿成绩中等偏下,但性格很开朗活泼,十分讨人喜欢。

我在路上看到女儿默默不说话,我牵着她说:妈妈没在阿姨们面前夸赞你并不代表你不好,相反,你在我心里一直很优秀!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你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对得起自己,活出强大!

其实大多父母炫耀孩子,她们那一刻内心深处更多的是享受被人夸赞的满足感,还有自我陶醉的优越感。

这些孩子这是无非就是被爱炫耀的父母“坑了”,利用孩子满足一己私欲。

  • 父母看到自家孩子优秀哪有不开心的;但孩子爱玩耍,也只是他们的天性。
  • 聪明的父母,从不炫耀孩子;但也不因为自己孩子看似无从炫耀,而觉得自己孩子不优秀。

现在这些模范生真的就等同于以后社会上的精英吗?我们作为过来人都清楚,有些成绩差的孩子以后“人生翻盘”的也大有人在。

老天对每个孩子都是公平的,每个孩子也都是优秀的,只是有时候它给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

虽然孩子现在没有那么好的成绩,但是他可能无形中把精力投射在情商、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上,或是拥有更多——健康的感情、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意志、积极的个性、坚定的理想;

也有可能,“好学生”现在花更多的经历在书本上,未来走向社会,在课本之外的东西也是更需要学习的。

父母炫耀孩子,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一种孩子:我不想成为你炫耀的资本,我好累!

之前我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一个14岁青春正好的孩子,自杀后留下的遗书上写着:

  • “我真是受够了你们每天在别人面前炫耀我,你知道因为你们多少人在背后在等着看我跌落下来,等着看我笑话吗?”
  • “你们根本就没把我当儿子,就是当做是往你们脸上贴金的工具”
  • “是不是这次你们还要对别人炫:我儿子敢自杀,你儿子敢吗?”

心理学家说,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父母时刻拿自己去晒,他们也不会觉得被家长当做资本去炫耀是值得开心的事。

  • 他们抗拒被家长要求当众表演拿手才艺;
  • 他们讨厌被家长比较分数、成绩和排名。

甚至有些家长晒孩子优异的成绩觉得会帮他引得尊重和赞美,可实际上孩子间会因为家长的炫耀行为而互相排斥疏远。

哦,你的孩子最闪亮了,其他孩子的父母也拿你的孩子和自己孩子作比较了,你的孩子作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会有人喜欢吗?

  • 大人总是把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好;
  • 而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的家长和别人的家长比。

孩子因为家长不停止的炫耀而压力倍增,不能失败,只能更强!

孩子累了,就只能偷偷躲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哭,不想让家长担心……

第二种孩子:我下次还要被夸。

大多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大多来自身边人对自己的评价。

父母在公开场合经常炫耀孩子,得到的多半是一种“礼仪性认同”。

可孩子们会信以为真啊!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就应是优秀、闪亮和高人一等的;甚至深陷于父母用“表扬的话”所编织的那个美丽世界里。

父母的一次次赞扬,就等于一次次加固了他们自我想象的围墙。他们更害怕批评,也更敏感、更脆弱。一旦遭遇小的挫败,对他们却是巨大打击。

还有一类孩子,他们在不断“被夸”中产生习惯甚至依恋,进步的驱动就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夸耀。他们在父母的期待里不断追赶,以至于忘了问问自己究竟要什么。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也更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了赢得别人的肯定,而压抑真实的内心。

由此看来,夸耀的父母逞一时之快,可对孩子却可能是另一种伤害。

真正毁掉一个未来天才最快的方法:就是过度的炫耀,“削足适履”地干涉与比较,容易让孩子忽视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主性与独特性。

低调是最高调的炫耀!

真正优秀、有气质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低调华丽的奢饰品,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