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祥云一个山旮旯的变化!

点击标题下

祥云时讯

即可订阅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

40年来,时光荏苒,日新月异,祥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十年的发展,四十年的蜕变。改革开放四十年,让黄草哨村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正阔步迈向小康的道路上。

走进大山深处的米甸镇黄草哨村,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农舍、一幢幢钢混结构的洋楼,在青山、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诗如画。

黄草哨村位于米甸镇东北角,地处祥姚路边,东与楚场毗邻,西南与自羌朗村接壤,距米甸镇政府15公里,祥姚公路穿境而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017年年末,全村总户数152户,总人口522人,有汉、彝、苗、傈僳4个民族。全村耕地面积499亩,其中水田268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主要以核桃、中药材、水稻、苞谷、大麦、蚕豆、马铃薯等为主,畜牧业主要以饲养黑山羊、牛、骡子、猪、鸡等为主。

提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黄草哨村64岁的罗仕明老人激动地说:“过去我们黄草哨村,人们吃的是苞谷面、杂粮,穿的是补补巴巴的破烂衣裳,住的是破旧的瓦房、茅草房,赶街、收庄稼是人背马驮。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如今我们家家户户吃的是大米饭,穿的是新衣裳,住的是瓦房、洋楼。”

改革开放以来,黄草哨村在继承传统的核桃、水稻、苞谷、杂粮等种植业外,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重楼、续断、辣椒、青花椒等经济作物,村民的生活水平一年年得到提高。全村发展花椒1054亩,续断300多亩;发展养殖能繁母猪270头。2017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860元。

养猪大户李毓清说:“我家现在种养结合,种植着核桃、苞谷等农作物,养殖着仔猪、母猪大小120多头,由于科技防治到位,猪仔长势较好,正常年景,每年养猪收入可达5—6万元,核桃收入1万余元,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啦。”

40年来,各种项目、各种资金源源不断地落地黄草哨村,村容村貌不断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交通道路、文体活动、教育设施、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基础设施全面焕新。整合项目资金1781.63万元,新建安居房22户,村内道路硬化4100米,新建自来水管道安装16000米,新建和修缮农灌沟沟渠3676米,新建文化广场3个,新增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66盏,新建学生宿舍360平方米、卫生室198平方米、篮球场1块。新建垃圾池12个,垃圾箱10个。新建活动室350平方米。投资88万元建设黄草哨小学学生宿舍,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

水、电、路全覆盖。二级祥姚路通至村前,4个自然村均已通380V动力电。全村4个自然村157户均通卫星广播电视(户户通),覆盖率达100%。村委会通中国电信光纤,小学及卫生室通中国移动光纤。4个自然村157户通自来水且水质检测达标、人均每天可获取充足水量。

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罗丕忠说:“过去,我们黄草哨村外出赶街等只有一条泥土山路,群众赶街要步行,买卖东西要人背马驮。夜晚没有电灯,点松明火,孩子上不起学。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不断得到改善,如今村组道路都是水泥路,村村家家户户通高压电,点上了电灯,用上了家用电器,孩子个个能上学,改革开放的变化说也说不完。”

如今,黄草哨村不仅有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卫生室,还有3个村级活动场所、1个活动室、4个村民小组活动室、3处体育设施、1个农家书屋。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

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罗碧书说:“我们黄草哨村由于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畅,过去比较落后,许多人家吃不饱穿不暖,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结合实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等建设,使村容村貌、群众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怀揣着越来越好的梦想,黄草哨村在山清水秀的祥云楚场河畔昂首阔步,一步步向着小康迈进!

图文作者祥云时讯记者杨建琼  通讯员山 雨

责任编辑杨建琼

图文审核胡林果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祥云时讯  与你同行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媒体地址祥城镇府前街4号(祥城镇政府院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