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理说在新皇登基后应该会立马册封皇后才对,但实际上朱瞻基却延迟了26天,主要还在于朱棣立了另一个女性胡氏为皇太孙妃,他作为继任者自然是不能违背祖父的意愿,只能立胡氏为皇后,尽管他想要争取让孙氏当选皇后,但还是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反对。不过瓦刺却用朱祁镇要挟,索要各种财宝,孙太后立马让朱祁钰担任皇帝,还将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就这样立马稳定了局势。

相信很多人看了《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其剧情主要是根据孙若微这个女性来展开的,此人历经了六帝,辅佐丈夫朱瞻基,在皇帝死前发誓要为其守护好江山,当然这和真正的历史还是有所差别的,其实孙若微是有原型存在的,她就是孝恭孙皇后,从小就当选为宫女。

在剧中孙若微是一个靖难之役的遗孤,她的家族因政变被灭,她经历了血腥惨案后,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了能够给家人复仇,她千方百计要和朱瞻基见面,但之后却爱上了她。实际上真实的孙皇后是没有经历这些挫折的,父亲是永城县主簿孙忠,和朱瞻基的外婆熟知,老人对孙氏十分的疼爱,因此在8岁时就将其接到了身边,还交给了自己闺女张氏抚养。

朱瞻基比孙氏大了五岁,两人青梅竹马,相互之间也比较喜欢。其实朱棣也是因为对朱瞻基比较疼爱,因此才让其父亲继承皇位,不过他的父亲一年不到就驾崩,因此公元1426年朱瞻基上位。按理说在新皇登基后应该会立马册封皇后才对,但实际上朱瞻基却延迟了26天,主要还在于朱棣立了另一个女性胡氏为皇太孙妃,他作为继任者自然是不能违背祖父的意愿,只能立胡氏为皇后,尽管他想要争取让孙氏当选皇后,但还是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反对。

孙氏被册封为皇贵妃后,依旧得到了宠爱,在1年后孙氏生下了朱祁镇,而听到消息后明宣宗大为高兴,决定大赦天下,大臣们也纷纷祝贺,在皇子生育8天后文武百官请求立为太子,就这样明宣宗也就顺势立了朱祁镇为皇太子。

而当时的皇后胡氏自然是知道这个情况,自古母凭子贵,既然孙氏儿子被立为太子,她本人的身体不是太好,因此主动宣布放弃后位由孙氏接任,朱瞻基对此十分震惊,而孙氏更是拒不接受,但到了宣德三年时孙氏还是被册封为皇后。

在公元1435年明宣宗驾崩,朱祁镇成为新任皇帝,孙氏也由此成为了太后。不过刚继承皇位的明英宗才不过8岁,自然是由孙太后处理政事,她以皇帝名义下达一个指令,要求将朝鲜贡女送回去。当时朝鲜每年都会上贡一些贡女,但孙太后不忍心这些女子受苦受累,决定将其遣送回去。

在公元1449年明英宗率领二十万大军亲征,和频频来犯的瓦刺进行大决战,但因战术上的失误,结果大军全部被捕,就连明英宗也被活捉,结果整个朝廷陷入了危机中,不过孙太后立马稳住局面,让朱祁钰负责监国,稳定朝廷局势。不过瓦刺却用朱祁镇要挟,索要各种财宝,孙太后立马让朱祁钰担任皇帝,还将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就这样立马稳定了局势。

不过之后瓦刺看阴谋破灭,只能将朱祁镇放了,但却直接被新皇帝给软禁起来,且还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废除了,可见朱祁钰并不想将皇位交给哥哥。但之后朱祁镇在孙太后的鼎力相助下,发动了夺门之变,成功将皇位夺回,但也诛杀了忠臣于谦,不过相比皇宫局势的稳定,这个结局算是比较好的了。

孙太后身处在比较特殊的年代,经历了五朝六帝,但从来不会主动的接管政事,反而是被动的掌握大权,并从中力挽狂澜,可以说对大明有一定的贡献。当然后宫不掌权其实也是政权上的一种进步,让明朝少了外戚之患。公元1462年,孙太后离世,和明宣宗合葬在景陵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