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看台州 | 唤醒沉睡的山林:黄岩林业股份制改革纪事

小布有话说:

四十年弹指一挥,四十年岁月悠悠,四十年风云激荡。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风雨兼程,花枝弥满。

台州湾畔,多少人和事,引领时代前行脚步,助推社会沧桑巨变。

这些人,也许身已远;那些事,早已成烟云。但,留下精神从头说,知往鉴今励后人。

“台州发布”推出“改革开放看台州”专栏,陆续编发系列报道,记录曾经的风云人物、标杆事件,立体呈现、精准提炼台州路径、台州精神,为下一个四十年台州发展行稳致远垒筑基石。

今天,编发第二十三篇唤醒沉睡的山林:黄岩林业股份制改革纪事》。

改革开放40年,作为我国改革和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台州大地上书写了一段段的传奇故事。

“我们正准备去安吉考察,并计划引进工商资本,做竹制品加工。”10月31日,黄岩区富山乡外坦村党支部书记符伟荣说。

2014年,村里成立了全市首个林地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富山外坦笋竹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民以林地入股,林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通过创建省级毛竹精品园区示范基地,亩均增收1500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已吸引村民130户,面积502亩。

近年来

黄岩区不断推进林业经营体制改革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唤醒沉睡的山林

去年还被列为

省级林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县

“我们大力推广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让林农以林地入股的形式,将林地长期交给合作社运作,面向所有成员进行产权量化,资产变股权、农民做股东,真正把‘死资源’变为‘活资产’。”黄岩区农林局局长黄继根说。

转变理念,统一经营管理

外坦村位于富山乡乡政府北边1公里处,海拔600余米,人口907人,村里毛竹林面积1000余亩。

“当时,我们村集体经济很落后,林权又分散,竹林地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符伟荣说,祖辈给了资产,却变不了财富,甭提多憋屈。“在区农林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两委’经商量决定,成立林地股份制合作社,对村民的竹林地进行流转,形成规模统一经营。”

“当时村民们思想比较保守,认为山林在自己手里拿着比较放心,怕流转后利益没保障,且山林也会丢了。”符伟荣说,为此村里邀请了相关林业工作人员组建林改工作组,挨家挨户动员指导和宣传,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制订了实施方案。

“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很多东西都摸索着来,好在最后做成了。”符伟荣说,“林地股份合作社弥补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下林地经营规模过小和过度分散的缺陷,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推广林业新技术、提高经营效益。”

离富山乡不远的上郑乡圣堂村也在去年开始了林改。

“刚开始,村里提出将林地进行统一流转经营时,很多林户都不理解。村里组织召开了十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会议进行宣传。”圣堂村村民、黄岩区摘星岩林木专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林德显介绍,现在,通过林地股份制改革统一有效地管理林地,吸引了总投资3500多万元的华东地区首个“星光公园”在圣堂村林地落户,预计明年将营业。“届时,村民都能从中获得分红收益。”林德显说。

据黄岩区农林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黄岩已建成林业新型经营主体761家,62家经营面积超过100亩,共吸纳社员3万多名,其中1000多名社员原为低收入人口,加入合作社经营后,人均年收入约1.5万元,实现有效脱贫。

靠山吃山,林旅融合发展

图为林改后的黄岩区屿头乡布袋山村村民在举办农民丰收节。

海拔500多米高的布袋坑村,坐落于屿头乡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内,原本村民主要从事水果蔬菜种植,收入微薄,村集体资产为零。

村里贫穷落后,村支书黄官军很着急。

怎么才能使这片沉睡着

“绿色资产”醒过来呢?

2008年前后,宽敞平坦的盘山公路修到了村口,黄官军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商议,依托林地资源“靠山吃山”,把整个村庄建成一个景区,发展旅游业。

林业股份制改革是项目实现的前提。布袋坑村成立了以村支书为法人代表的村集体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将村里所有林地100%流转到合作社,并以村里2000亩毛竹林向银行抵押贷款150万元用于村和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对全村8980亩公益林进行了林木火灾保险投保。

前期工作顺畅了,景区项目顺利启动起来。如今,布袋坑村有10家农家乐、5家民宿,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景区林地出租、景区停车场出租、林地流转租金、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还注册成立了黄岩区布袋山农副产品合作社,统一销售农副产品。

村民戴华彩是村里最早从事馒头加工生意的,年收入20多万元。“节假日,我都请亲戚朋友过来帮忙。”戴华彩说,她还接待过俄罗斯、韩国、德国的客人。“我还跟他们合过影呢,老外都说我做的馒头好吃。”

黄官军介绍,行政村撤并后,现在村名改为布袋山村了。“我们打算继续深化林业股份制改革。它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林业股份制改革是一件大好事。”黄岩区屿头乡乡长郭韬韬介绍,乡里目前还在白石、里岙等村开展林地流转工作,并引进工商资本,把好事办好办实。“我们现在主要在做修路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林权流转,让活树变活钱

“我们合作社目前林地流转面积500亩。”位于头陀镇溪上村的黄岩区花果山专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徐光月介绍,村民以林地、资金、技术等形式入股,通过流转形式统一经营,主要从事水果的种植和销售。“我们有股民46人,通过办理了经营权流转证,我就可拿这个去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还可以享受政府的林业贴息政策。”

“我们坚持‘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的原则,推进林业股份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黄岩区林权管理中心主任金鑫介绍,根据工作方案,计划到明年年底,试点将覆盖黄岩60%的乡镇(街道),建成若干个各类林地股份合作社。

改革,资金是保障。

为此,黄岩早在2014年6月就出台并实施台州首个《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发证制度试点工作。

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的发放,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流转双方政策权益,为工商资本投入林业扫除了障碍,为金融支持服务林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黄岩区头陀镇金寺山家庭农场当家人邱金德承包周边村的山林800亩,主要种植蜜橘、杨梅。早在2015年10月,邱金德就为自己承包的土地办理了流转证。凭着这张林地流转的“身份证”、一些简单的手续和必要的评估,邱金德就获得15万元抵押贷款,这也是黄岩首笔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

据统计,自去年以来,黄岩累计流转林地6.5万亩,新培育林业经营主体228个,共有6万多名当地村民以各种形式获得分红等收益,林业亩均产值从2016年的1.8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2万元,近两年林业总产值平均增幅达10%。

编辑:一舟

校对:逗丁、剑风

审核:旭敏

来源:台州新闻APP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