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缘起,来自于加入@投资禅院 组织的微信深度交流群时,被问起的一个问题“请推荐一只三年翻倍的股票,并阐明你的推荐逻辑”。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抛开一时一地的具体股票,如果从一般意义来考虑,如果需要三年后翻倍,在企业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假设三年后企业的PE倍数是15倍,那么现在我以7.5倍PE以下买入,三年后就可实现翻倍。这就是格雷厄姆价值投资背后的逻辑“低估时买入,恢复到合理估值时卖出”。但现实情况比这个要复杂的多,我们尝试提炼出其中一些重要因素,把思路完善下。

一、考虑净利润增长

        现实中,股票的净利润一般不会三年不变,有可能增长,也有可能下滑。让我们选取经营比较稳定的股票,比如巴菲特选择可口可乐。巴老常说,“要避开七尺高的栅栏,选一尺高的栅栏跨越”,我理解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意思是在自己能力圈之内选股,也隐含着另一部分意思,就是尽量选择经营稳健、业绩增长比较稳定的企业,避开业绩大起大落的企业,降低预测的难度。

        如何判断企业未来三年的净利润呢,这里我推荐ROE这个指标。所谓ROE,就是用多少净资产产生多少净利润。任何一门生意都需要本钱,企业到了一定规模之后,用多少本钱,能赚取多少利润,这个数字是稳定的。它由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护城河的宽窄所决定。大体而言,百分之十几算是一般,百分之二十几是良好的企业,百分之三十几是优秀的企业。ROE为负数的暂不予考虑,要么经营状况堪忧,要么属于新经济企业,需要另一套估值体系。ROE太高的也要当心,要看持续性,一般而言利润太高会吸引竞争对手杀入,最终把ROE拉回正常范围。

        ROE分为加权平均ROE和期初ROE。从我们的需求来看,采用期初ROE比较合适,就是当年净利润/上年末净资产,上年末净资产也就是本年初的净资产。它的含义是用本年初的净资产(本钱),今年能创造多少净利润。如果不分红的话,本年初净资产 + 本年净利润 = 本年末净资产,也就是下年初的净资产。如果期初ROE稳定的话,下一年就能同比产生更多的净利润。

        再细分来看,我们要采用当年的扣非净利润,而非全部净利润。因为非经常性损益(如政府补贴等)是不可持续的,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可以长期稳定存在的东西。大部分情况下,扣非净利润小于全部净利润,这也为我们的投资,增添了一层安全垫。还要关注下少数股东权益,尽管严格来讲,判断企业经营能力,我们应该用扣非净利润/总的净资产,但为了与后面估值衔接的需要,我们实际采用的是 扣非归母净利润/归母净资产(也叫归属于母公司的股东权益)。这两者大多数情况下差不多,但要瞟一眼少数股东权益,如果少数股东权益过大的情况下两者会有差别(比如乐视网),需要当心。

        要看过去三到五年的扣非期初ROE,最好比较稳定,取其平均值,作为未来三年的预计期初ROE。假设预计期初ROE为15%。2016年末净资产为100,那么2017年净利润是15。假如2018年买入,2021年卖出,不分红的话,中间各年的净利润预计如下。

        可以看到,由于企业按照15%的期初ROE进行增长,到2020年净利润不再是15,而是22.81。如果2021年市场PE15倍的话,如需翻倍,2018年只需要在不高于11.41的PE买入即可,而不是原先计算的7.5倍。注意此处都是采用静态PE,即2021年是用2010年净利润计算PE,2018年是采用2017年净利润计算PE。

        假如期初ROE能稳定在30%的话,按2021年预计PE30倍测算,要实现翻倍,现在只需要不高于32.96倍PE买入即可。

        如果要考虑安全边际的话,在上面计算的最高买入PE倍数基础上打折即可。

二、考虑分红

        以上测算,都是在不考虑分红的情况下,假定企业将净利润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实际经营过程中,即便是经营良好的企业,也可能会有多种情形。企业可能处于高速增长期,需要资金,所以不分红;企业可能均衡考虑,拿出一部分利润给股东分红,剩下部分用于业务增长;企业可能处于成熟期,拿出大部分利润给股东分红。如果净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分红,净资产增加就没有那么快,三年后的净利润也就相应没有那么多,最终的市值也没有那么大。但计算投资回报的时候,也要同时考虑前期拿到手的分红。

        测算表修订如下:

        假定2017年期初净资产为1,预计未来期初ROE为15%,分红率为30%。每年的分红数额和净资产增加额如上表所示。分红率可以从年报中看过去三年的分红率取一个平均值。

        看下面的现金净流入一行,-1.6元表示2018年购买股票投入的资金,因为是资金投入,所以用负数表示。后面两个0.05元是2019年和2020年拿到的分红,注意2019年拿到的是根据2018年净利润计算的分红,2020年拿到的是根据2019年净利润计算的分红。3.10元是2021年卖出股票拿到的金额3.04加上根据2020年净利润计算的分红0.06。为便于大家理解表格中数字的对应关系,这里没有考虑对于分红的扣税,后面表格中会考虑。

        计算结果是,如果按照期初ROE15%,分红率30%,要实现三年翻倍,按未来能达到15倍PE的话,现在买入PE不高于10.67倍,而不是11.41倍。如果按照期初ROE30%,分红率30%,按未来能达到30倍PE的话,现在买入PE不高于27.23倍,而不是32.96倍。

        里面还引入了IRR概念,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当前的资金投入和未来几年的资金回报,计算内部收益率。总增幅指是三年后1元钱变成了几元钱,IRR相当于年化回报率。要实现三年翻倍的目标,IRR应该不低于26%才行。

三、考虑未来合理估值

        以上的推理过程中,期初ROE和分红率都是有历史数据作为支撑的,但是三年后的合理市盈率是拍脑袋决定的,缺乏逻辑上的支撑。

        按照格雷厄姆的思路,可以把股票看做是一种永久存续的债券。如果把股票作为债券看待的话,我个人的看法是,ROE就相当于债券的利息。因为无论分红和留存的比例如何,这部分收益早晚都会归投资者所有。假设市场无风险利率是5%,股票ROE是15%,如果对于债券持有者来说花100元的成本获得5元的收益,对于股票持有者来说花300元获得15元收益就可以获得类似债券持有者的收益水平,相当于3倍的PB。考虑到股票持有者比债券持有者承担更多的风险,理应获得更高一点的收益率,所以合理估值水平应该低于3倍。可以采用市场无风险利率加上2~3点的风险溢价作为基数,用ROE除以这个基数,就得到合理PB值。实践中我采用的是AA级信用债的市场平均利率作为基数,目前这个时间点大约是7.5%左右。所以对应ROE15%的企业来说,合理PB是2。

        用这种思路,可以将股票的估值水平同市场利率挂起钩来。我们常听到,利率升高对股市不利;利率降低对股市利好。背后的逻辑是与此相吻合的。

        但按照上述思路,对于ROE30%的企业,合理PB是4,这是有缺陷的。假如一家ROE30%的企业,已经处于成熟期不再增长,将利润多数用来分红,那么它确实相当于债券,用4倍PB购买股票是合理的。但如果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不分红或者很少分红,将利润拿来扩大再生产,那么它未来的净利润会逐年递增,它的估值倍数肯定不应与成熟期企业等同看待。对于成长股如何估值呢,各种方法见仁见智。我目前倾向采用的是净利润增长率乘以100作为合理市盈率的方式。

        如何将两种估值思路相结合呢?参考@那一水的鱼 建议:“股票估值偏高时,用市盈率指标去演算,因为高估区域对应企业的盈利能力往往较强,一旦盈利转弱则面临戴维斯双杀,股价波动更剧烈。而低估区域对应企业盈利能力相对更弱,即使盈利能力继续下降,股价下跌的动力也不大。因为盈利能力再低也还有净资产在,适合采用市净率指标去演算”。这一段话内涵很丰富,我先抽取其中一部分吧,对于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用市盈率演算估值,对于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用市净率演算估值。对于盈利能力强弱的判断,我采用期初ROE。

        具体做法倒是很简单,用对标债券的方法作为保底估值水平,如果净利润增长率方法测算结果高于对标债券方法,则取净利润增长率方法的估值倍数。实测下来,对于ROE低的普通股票,估值方式更类似于债券;对于ROE高分红率高的股票,估值方式也更类似债券;对于ROE高分红率低的股票,估值方式会采用净利润增长率,脱离了利率的引力。当然以上是我个人的做法,大家可以采用不同的估值方式或者估值方式的组合,更激进些或更保守些。

        测算表相应修订如下:

        对于期初ROE15%,分红率30%的企业,未来合理市盈率14.73倍,如需3年翻倍,买入PE不高于10.38倍。

        对于期初ROE30%,分红率30%的企业,未来合理市盈率21倍,如需3年翻倍,买入PE不高于19.13倍。

        此外,还增加了一个ROI指标,按买入价格和未来分红来测算未来每年的股息回报,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也可以用来对比。

四、具体应用

        随着股市的下跌,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股票满足三年翻倍的条件,到底选哪支好呢?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应用上述的测算表,就是输入股票当前的市净率(或者市盈率),然后比较三年后达到合理估值水平时的总增幅和IRR,选择收益最高者。注意表格中的市净率,是用当前市值除以期初归母净资产,市盈率是用当前市值除以上一年度归母净利润。两者本质一样,一般我习惯采用市净率计算,如果遇到有再融资导致净资产变化,则应该采用市盈率计算。

        以工商银行为例,2018年11月12日收盘价5.33元,总股本3564亿,市值18996亿元,期初归母股东权益21275亿,PB值0.89。按期初ROE14%,分红率30%,测算结果如下:

        假如2021年股市能够有所起色,工商银行达到14.64倍PE,1.87倍PB,那么现在投入1元未来可以得到2.9元,年化收益44%。

        再以贵州茅台为例,2018年11月12日收盘价552元,总股本12.56亿,市值6933亿,期初归母股东权益915亿,PB值7.57。按期初ROE30%,分红率50%,测算结果如下:

        从结果来看,以目前的估值水平买入,有可能1元钱变成0.86元,IRR为负值。这里是对未来的估值水平按照债券方式进行,可能偏保守了,不过即使按照净利润增长率方式进行估值,收益仍旧不高,总的来说还是目前估值偏高的缘故。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中国股市大约5~7年一个周期,以上按照3年达到合理估值进行预计,是考虑目前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如果经济和股市复苏时间长于预期,结果又会如何呢?我们可以延伸下测算表,按照5年和7年达到合理估值测算下看看。

        假如2023年能达到合理估值水平,那么以现在估值水平买入的话,工商银行1元变3.58元,IRR30%;贵州茅台1元变1.17元,IRR3%。

        假如2025年能达到合理估值水平,那么以现在估值水平买入的话,工商银行1元变4.39元,IRR25%;贵州茅台1元变1.58元,IRR7%。

        事先声明下,我目前同时持有$工商银行(SH601398)$ 和$贵州茅台(SH600519)$ 。以上测算结果仅供大家参考,看起来似乎对工商银行偏乐观,对贵州茅台偏保守,主要差异在于最终合理估值水平的选取上。大家可以基于自己对合理估值的看法,代入进去试试。

后记:

从18年2月投资禅院触发这个问题,中间根据阅读和思考的心得不断改进测算表,到18年11月做一个阶段性总结,相信以后还会有进化。我做的这些思考前人肯定也做过,只是囿于所学,我没接触到而已。现在分享出来,欢迎比我思考深入的朋友给我指点,对于还未思考过这些的朋友也算是个帮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