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312期《监管日报》中点名表扬海南卫视纪录片《中国喜事》,并作了题为“海南卫视《中国喜事》记录百姓奋斗故事”的专题点评。点评中认为,《中国喜事》“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笔触勾勒出平凡中国人生活日常,展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赞颂朴素情感和火热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由海南卫视出品的人物生活影像志纪录片《中国喜事》11月8日起正式推出,以“良缘、新生、传家、成长、收获、团聚”为主题,记录和拍摄了十余个发生在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真实故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这份点评主要从三个方面肯定了《中国喜事》的价值。

讴歌奋斗姿态

无数普通人的芳华,汇聚成为新时代华章,从截瘫少年周艺的攀登之旅,到为自己操办婚事的婚礼策划师娜娜,从不断尝试超越自己的滑板女孩张鑫,到初心不改的霹雳七小福,《中国喜事》选取一个个与生活“斗智斗勇”“愈挫愈勇”的平凡人故事,呈现出一幅幅普通中囯人为生活为梦想拼搏奋斗的时代影像,用光影画面讴歌中国人在平凡生活中迸发出的创造力。

如第二集《良缘:马昊然和李勇敢》讲述了两个无声者的爱情故事,辽宁辽阳化工厂的工人马昊然是一名听讲障碍人士,起床、工作、休息,马昊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由于工厂里只有他一人是听讲障碍人士,马昊然总是埋头干活,孤独的时候自已在家里发呆,直到他遇见了家住内蒙古牙克石的李敖。马昊然和李敖相差4岁,相距1300公里,两个年轻人在网络直播中相遇相识相爱相守。纪录片中,两人克服现实困难,终于结为夫妻,亲人的不舍与祝福,新人的激动与憧憬,彼此对爱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动。

在《中国喜事》中,还有身为人母的幼儿园创始人、十年磨一剑的雕塑艺术家、一辈子的农民刘文豹以及直面挑战的应届高考毕业生等等。纪录片对这些平凡人物不同的生活背景、人生际遇、生活期许以及努力打破困境的勇气都给予了真实呈现,让观众在平凡的故事中感受到不凡的力量。

传承优良家风

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中国喜事》以传承为主题,记录了普通中国人不同的传承故事。第七集《传家:舞狮的人》来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的传承地广东三水。作为传统技艺,醒狮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传承人之一的刘汉庭决定举办一场醒狮大会,邀请师父来现场为年轻人把把脉。为了在比赛中拿出最好的表演,年轻的后生华仔和阿俊每天苦练基本功,在声声厚重的鼓点中,华仔和阿俊在师父的教导下,相互扶持相互监督。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清晨日暮、街口巷尾,两位年轻人勤勉练习的样子令人难忘,而醒狮技艺和醒狮精神的传承也在两位小伙子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八集《传家:社区民警的故事》中,陈传鑫和父亲为观众生动诠释了传承的内在意义。陈传鑫是一名普通的上海警察,他的父亲是全国知名的警队劳莫陈德骅,原本作为办案民警的陈传鑫与父亲的工作并没有交集,直到有一天,陈传鑫也成为了一名社区民警。在同事的带领下,陈传鑫走访辖区,从头学习社区民警工作,在琐碎的社区事务中,陈传鑫逐渐懂得父亲的不易。纪录片中,父亲陈德骅以实际行动向陈传鑫传授爱岗敬业的作风,为陈传鑫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融媒助力传播

《中国喜事》借鉴网络“爆款”纪录片的形式,在内容制作上紧贴当下生活的现实主义,为作品注入新动能,不设置强力的戏剧冲突,采用节奏明快、信息密集的记录手法,使用众多人物故事和板块式结构,满足碎片化、移动化网络传播需求。

《中国喜事》视频网站哔哩哔哩播出,评分9.8分,播放量过百万,在弹幕区和评论区受到年轻群体的好评,海南卫视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同步对每期节目进行图文推介。

不仅仅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肯定,《中国喜事》正式推出后也获得了众多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关注,新华网、光明网、搜狐网、网易等报道开播消息,人民网热点聚焦为节目点赞,相继发表评论文章《中国喜事:真实记录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影像志》、《人间五味杂陈,也能遇见光》等。

海南卫视自2019年5月1日改版升级以来,根植自贸区全新区域基因,深耕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内容产品,《中国喜事》是海南卫视不断提升内容生产力的体现之一。节目通过真实纪录的艺术形式,浓缩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相信也将为更多新时代精品纪录片创作积累宝贵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