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中国自古有君子佩玉比德的文化传统,汝窑特有的玉质感和内敛的宝光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一经问世便为历代皇室珍藏。直到如今,能够收藏一件传世量稀少的汝窑也成为了瓷器爱好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因此流传“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这句话,可见汝窑的珍贵。

那么,你又知道汝窑有哪些工艺特点吗?

其实汝窑与当时并存的其他主要窑口相比较,如宋官窑、钧窑、定窑、哥窑、耀州窑等,汝窑的制作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工艺特点。汝窑造型力求简约实用,不再追求传统造型的堆塑和烦琐的装饰,如宋影青、越窑、耀州窑等一些产品的工艺模式。汝窑瓷器因是宫廷用品,是当时先进文化的代表,所以具有引领作用,从而影响了后世瓷业的发展方向。已知汝窑器型有瓶、尊、壶、灯、炉、碗、盘、洗、奁、水仙盆、立体狮子等。另外,个别器物上还有铭文,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等器上,应是奉华宫专用物。“蔡”字见于碗、碟、洗上,有的字口内残存微量金粉。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水仙盆上的“芝麻钉”

为什么汝窑底部会有芝麻钉呢?

这就要从当时的制作工艺上来说了,“汝官”是支钉烧,支钉是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就是当地的铝钒土。烧成针状支钉后,根据器物大小、形状,将其粘在垫片(垫饼)上。支钉一般都是单数,个别可有双数。将其放入匣钵内,遍身施釉的器物放在支钉上,盖上钵盖,用耐火材料泥封,烧成后取出。器物隐蔽处只留下小的钉痕,使器物显得完美。器物上留下的疤痕,古人称之为“芝麻钉”。另外,较大的一些器物,有的用支线钉,支线钉痕成短线状,位于圈足根部内侧。以所见汝窑器物看,除支钉烧,还有垫烧和圈足露胎烧,胎体有手拉胎和模制。汝瓷的最大特点是“粗粮细作”,胎土和釉料都是“就地取材”,胎土粗劣,又没有掌握使用溶剂的技术,便在釉料上下功夫,破天荒地使用当地产的玛瑙入釉,这是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火控”方面,制作者摸索出一套完美的、适用于“此胎此釉”的烧制工艺。论材质、条件,其他几大名窑都优于汝窑,但却汝窑为“魁”,这就不能不归功于“工匠精神”。

汝瓷釉色多样,属于青瓷类,细分有天青、粉青、青绿、豆绿、天蓝、月白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说的便是汝窑。很多人一提到汝窑,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天青色,可见一斑。说道天青色恐怕也只有拿博物馆藏或者图录来举列子了。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既然汝窑如此珍贵,那它的市场价格如何呢?

据香港文汇网报道,一只有约一千年历史的北宋瓷器“汝窑天青釉洗”,2017年10月3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以2.6亿港元拍出,包括佣金在内为2.943亿港元。香港苏富比(52.91, -0.03, -0.06%)表示,今早的竞投气氛十分热烈,竞标争持约20分钟,经过近30口叫价后,最终由一名亚洲私人藏家投得,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这也是继2014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拍出的以2.8124亿港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之后的又一天价瓷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