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后妃,温婉知性,一直坚守本心才能够认清自己

古有女史学家班昭名流千古,也听过汉成帝宠妃班婕妤的才华,后世很多人误以为班昭和班婕妤是同一个人,但其实不然,班婕妤的辈分比班昭的父亲还大,是她的祖辈。

人们想到班婕妤,就知晓汉成帝的宠妃班婕妤,而说起班昭,只和她将那个有才华的女史学家想联系。历史上没有关于班婕妤的名字记载,但她实实在在可以称作是位贤妃。

她的父亲是班况,当时朝廷的校尉。班况为朝廷效力,立下了汗马之功。而他除了在事业上的尽心尽力,他还有一点做的也很成功,就是作为一位父亲,他把自己的子女教养得很好。女儿生的聪慧,他教她读书识字,念诗作赋,慢慢便出落成一个秀外慧中的姑娘。班家有女如此,自然就得了皇帝的青睐。

婕妤入宫那天,父亲告诉她,做皇上的妃子,就要守妃子应该有的本分,朝堂之事不干涉插手,不论得宠与否,她的整个身心都只能是皇上的。她深深地记住了父亲的教导。

刚刚选入宫中,她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少使”,汉成帝见到她,很是喜欢她的聪慧美丽,温婉知性。在那个人人都觉得女子应该德大于才的年代,汉成帝见到有才情的她,自然觉得新鲜不可多得,况且她生得美丽,整个人如同一朵清透的茉莉花,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清香让他着迷。光是每日见着,就让汉成帝心旷神怡。她成了当时成帝最宠爱的妃子,不多时,便被封了婕妤。

皇帝宠爱一个妃子的时候,就如同是夫妻新婚,恨不得时时刻刻都黏在一起,但是皇帝身为一国之主,每天要处理不计其数的事实,索性他就想把自己的爱妃每日带在身边,让她时时刻刻都能够沁他心脾。他命人制作了一个大的车驾,想要出游的时候能够带上班婕妤一起。

得到皇上如此宠爱,班婕妤觉得自己有幸至此,感激不已。她想起自己进宫前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切不可逾越了自己的本分,她想到古时候夏商亡国,都是因为王太宠爱一个妃子,整日带着寻欢作乐使国事荒废,自己万万不可再成为这样的祸水,成为天下的罪人,于是她拒绝了成帝。

汉成帝没有想到,自己所宠爱的妃子竟是如此识得大体,不禁为之感叹,班况真是教养了一个好女儿,于是更加地宠爱班婕妤。这件事情传到王太后的耳朵里,太后也夸奖此女贤良,还把她和古时有名的贤妃樊姬相比较。后宫有贤,君王才能更好地处理前朝之事,班婕妤的才德对成帝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曾经她以为,自己在后宫中尽心尽力地服侍君王,尽好本分问心无愧就行了,至于后宫中那些为了皇储地位费尽心机的勾心斗角,她不想参与。都说后宫险恶,但是假设她不如争夺什么,或许就能够平静安稳地过完这一生吧。

她也曾经为成帝生下过一个皇子,但令人惋惜的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她也没有再生育,第一是她还没有从失去第一个孩子的悲痛中走出来,再者,没有子嗣,后宫之争自然也不会波及到她。

但是后宫的确不是一个宁静的地方,无论在哪个角落有多么沉静,总有风会把它掀起波澜。开始的时候的确如班婕妤所希望的那样过了几年太平日子,直到赵飞燕姐妹入宫。那是多么娇艳的一双姐妹花啊!能歌善舞,就能她看了都惊叹世间有此绝色,更别提是汉成帝了。

她失宠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自打赵氏姐妹得宠,宫中就一片大乱,汉成帝沉迷于美色,甚至荒废了朝政。更甚者是,赵氏姐妹觊觎后宫高位,这让皇后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岌岌可危。

皇后不得已出此下策,使用宫中禁术巫蛊之术诅咒赵氏姐妹,但是事情败露,皇后被打入冷宫。赵氏姐妹又想趁着这个机会。把后宫中自己所有的情敌都一网打尽,于是她们编造谎话陷害班婕妤,跟汉成帝哭诉说她也参与了巫蛊之术,要致她们姐妹于死地。

被美色冲昏了头脑的汉成帝此刻哪里还记得起班婕妤贤良的性格以及他们过往的情谊,听了赵氏姐妹的哭诉以后,不加思考就要将班婕妤也定罪。

面对构陷,她从容不迫,她既然原本就抱了一颗与世无争的心,那么自始至终她都是孤傲清高的。她对成帝说:“生死有命,我知道帝王不同于寻常男子,帝王心怀天下,那么自然,独宠一人的事情也就不敢妄想,我有幸承蒙陛下厚爱多年,已是感激不尽,不敢多求什么,父亲从我入宫便告诉我妃子呀守本分,我对自己问心无愧,巫蛊之事,我除了不敢为,我也不屑为。”汉成帝成了以后,记起班婕妤的以往的好和她贤淑的个性,对自己错判了她而感到十分愧疚。

班婕妤有如梅般的傲骨,对于后宫的纷争,她实在不想去卷入,从前她得宠的时候,也没有争夺过什么,如今失宠了,更不会因为帝王的宠爱而去争夺什么,违背自己的本心。她如果想要避开这些,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求到太后身边去侍奉,远离争端。正好王太后也喜欢欣赏她的为人,她到太后身边反而过的自在。

赵氏姐妹见班婕妤无意争宠,自然也不会再将矛头指向她,从此之后她在太后的身边平平稳稳地度过她接下来的生命,而赵氏姐妹也极力去争得她们想要的东西,双方互不相犯。不就赵飞燕就被立为皇后,汉成帝日日与她们寻欢作乐,朝政更加荒废。

汉成帝驾崩后班婕妤请求去为他守陵,直到一年后她因病逝世。她早已经把世事看淡,班婕妤身为一个后妃,她活的是通透的,不奢求帝王永恒的爱,能够认清自己,一直坚守自己的本心,而这说来轻而易举的几个品质,放在现实社会中,入了世俗,真正能够做到这样的,又有几个人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