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建于1915年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塘沽油库,是英国、荷兰两国在中国石油产品贸易的专门转运经营机构,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近代天津被迫开埠的产物及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的历史见证,为塘沽近代重要历史遗存。塘沽南站建站122 年,现存建筑103 年,由英国工程师金达设计,中国工程师詹天佑等参与,砖木结构的英式站房各功能区及各部构件至今基本保存较好,铁轨上的北宁铁路遗存及铭文,是中国第一条标准化铁路的历史见证,塘沽南站是国内现存最早并较完好保留下来的铁路车站。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法国标志性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几个小时里,这个有着850年历史的世界遗产在人类的注视下逐渐消逝。

(图片来自法新社)

在这场凶猛的大火力,虽然巴黎圣母院的主体结构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顶已经荡然无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标志性的93米高哥特式塔尖。

(视频来源见水印)

火灾发生后,有人在巴黎圣母院附近跪地祈祷,还有人遥望燃烧中的巴黎圣母院,唱起了圣歌。

(视频来源见水印

根据法国消防队的消息,火灾可能与一项花费680万美元的翻新改造项目有“潜在联系”。起火时,教堂屋顶确实在进行修缮。

(视频来自央视新闻

截止目前,巴黎检察官办公室已排除人为纵火及恐袭的可能性。

万幸的是,1860年就摆上去的十六尊铜像在此次翻新改造中被撤了下来,得以幸免。

在火势基本得到控制后,消防人员进入教堂内部,拍到了巴黎圣母院火灾后的内部照片▼

(以上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千年建筑毁于一旦,眼睁睁地看着它燃烧、倒塌,实在让人心疼。

(图片来自法新社)

有人找出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的截图,没想到,一语成谶。

灾难过后,要反思、要改进。在滨海新区,同样有很多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珍贵老建筑。这些老建筑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地去保护,好有机会向后人展示历史的光辉痕迹。

4月12日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此次公布的名录中,有6个与天津有关的项目上榜。包括▼

  • 天津解放桥
  • 关内外铁路(京奉铁路)
  • 津浦铁路
  • 大清邮政津局
  • 比商天津电车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 英美烟公司

而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公布详情中,天津已有3个项目上榜,有2个都在滨海新区,包括

  • 大沽船坞(现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
  • 天津碱厂(天津碱厂厂史馆)
  • 天津金汤桥

至此,天津已有9个中国工业遗产。

在两批公布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和咱滨海新区相关的并不少。

大沽船坞

所在地:滨海新区塘沽区大沽坞路27号

始建年代:1880

主要遗存:甲字船坞、轮机厂房旧址、船台与小码头;德国产剪床、英国产冲剪;大沽产手枪等

入选理由:中国第三所近代造船所,也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船舶修建厂和重要的军火基地;制造出中国首批仿德一磅后膛炮、马克西姆重机枪、大沽造步枪等枪械;培育了中国北方第一代产业工人,不仅为日后华北造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还带动了中国各地造船工业的发展

天津碱厂

所在地:滨海新区塘沽大连东道

始建年代:1915

主要遗存:厂门、白灰窑、化盐池、科学厅;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侯氏制碱法工艺;

入选理由:中国第一家近代精盐厂;中国最早的盐化工企业;我国乃至亚洲最早的制碱企业;苏维尔生产线为我国最早的制碱工艺流程线,具有首创价值,目前保存完好,工业特色鲜明;联碱区为我国自主研究的侯氏制碱法的代表,具有典范价值;1926年“红三角”纯碱在美国的费城万国博览会获得金质奖,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第一个专门的化工研究机构,开创了我国无机应用化学、有机应用化学及细菌化学的研究,培养了一批化工人才;先后向巴西、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转移制碱技术。

关内外铁路

所在地:北京、天津、河北、辽宁

始建年代:1890

主要遗存:

北京:京奉铁路正阳门车站、东便门信号房;

天津:新开河站(今天津北站)站房及天桥、塘沽站、塘沽南站、扳道房、机车修理厂房、老弯道、塘沽八号码头、汤河桥;

沈阳:三洞桥、辽宁总站(今沈阳北站);

京奉铁路路界桩(中国铁道科学院3 个、京铁家园社区铁路博物馆1 个、中国铁道博物馆)、北宁铁路界石碑(藏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京奉铁路全图。

入选理由:连接东北和北京的第一条铁路;塘沽南站建站122 年,现存建筑103 年,由英国工程师金达设计,中国工程师詹天佑等参与,砖木结构的英式站房各功能区及各部构件至今基本保存较好,铁轨上的北宁铁路遗存及铭文,是中国第一条标准化铁路的历史见证,塘沽南站是国内现存最早并较完好保留下来的铁路车站;海河边原八号码头旁的塘沽材料处是中国铁路公司于1900 年设立的中国当时最大的铁路材料处;见证了八国联军入侵、军阀混战、皇姑屯事件、日本侵华、东北解放等近代重要历史事件。

而在天津市保护性建筑名录中,也有很多滨海老建筑的身影▼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旧址

(图片来源见水印)

地址:滨海新区解放路与东大街交口

历史: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的前身为久大塘沽盐厂的化验室,开始主要利用精制食盐余下的卤水制取硫代硫酸钠,以及生产咸味刷牙水和漱口水等,后来又利用永利碱厂的副产品生产碳酸钙、碳酸镁。它出产的明星牌牙膏(也带有盐分),在抗战前后一个时期内独步市场,风行一时。

塘沽火车站旧址

(图片来源见水印

注:包括塘沽火车站旧址(塘沽南站) 站房、电报房、塘沽机务段老北工段建筑、詹天佑工作间。

地址:滨海新区新华路128号

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后,继而占据此处,利用车站转运军需物资和战争人员。1933年5月,中日谈判《塘沽协定》期间,南京政府代表团驻留在塘沽火车站。1937年日军占领该站,用作转运战争物资。塘沽火车站旧址历经中国近代以来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至今尚保留有完好的原主体建筑物和一应站区设施,是天津铁路分局仍在使用的一个四等车站。

亚细亚火油公司塘沽油库旧址办公楼

(图片来源见水印

地址:中心商务片区海河北岸

历史:建于1915年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塘沽油库,是英国、荷兰两国在中国石油产品贸易的专门转运经营机构,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近代天津被迫开埠的产物及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渗透和掠夺的历史见证,为塘沽近代重要历史遗存。

日本新港港湾局办公厅旧址

(图片来源见水印

地址:滨海新区办医街20号

历史:日本侵占华北以后,为加速掠夺中国的战略物资,于1940年在塘沽建设新港的同时,修建了港湾局办公厅,作为其驻新港港口的管理机构。旧址是我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历史建筑,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掠夺中国物资的历史见证。

海河防潮闸

地址:滨海新区海河入海口处

历史:海河防潮闸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入海口处,是一座泄洪、挡潮、蓄淡、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闸工程。工程始建于1958年7月1日,1958年12月28日建成;建设单位为天津市海河改造工程委员会,设计单位为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为天津市建设局道桥公司。

珍贵的老建筑,像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故事。要用心、动情地去保护好它们,并期待着有一天,能把这些落满岁月痕迹的好故事,好好地讲给后代听。

滨海潮编辑 阿史

部分内容综合自天津广播、滨海发布、央视新闻

@原创不易,欢迎分享

@公众号如需转载“滨海潮”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