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了解吧。

为了不让年迈的老父亲上战场,也为了实现自己家族的荣耀,花木兰女扮男装上战场,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

花木兰的故事,感动之处在于视国家存亡为己任。

没有人逼着花木兰必须代父从军,将自己假扮成男儿身,完全是出于自愿的。

因此,一旦为了亲情或出于大局而压抑自己的天性,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部电影,传达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我的命运,我自己选择。”

《黄金宝藏》

说实话电影名字看着不讨巧,但很符合电影的立意。

《黄金宝藏》在豆瓣评分高达8.4,没想到来自内陆的蒙古国,能够拍出如此高口碑的催泪电影。

(要不是被强烈安利,也不会注意到这部电影)

很多人说,这是蒙古版的“花木兰”。

其实不然。

就像我开头所说的,这个压抑天性的故事和花木兰,是有很大差别的。

蔡问是有着“巨人”称号的蒙古摔跤手,连续十几年夺得摔跤比赛的冠军。

尽管荣耀无数,但仍然因为没能生出儿子,而被摔跤对手无情的嘲笑。

这么多年以来,蔡问仍被这些周遭的嘲讽耳濡目染。

他是草原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迫切需要一个男丁来继承他这半生的荣耀。

因此,他满怀期待妻子怀第四胎能生下个儿子,最终还是未能如他所愿。

眼看面子就要挂不住了,蔡问决定对外宣称自己有了个儿子,“他”叫做泰平。

从小泰平就以男生的身份示人,为了掩盖谎言,蔡问逼着泰平练习骑马和摔跤。

长大后的泰平,妥妥就是个短发小痞子的模样,比男人还要男人。

可泰平的内心,一直住着一个少女。

白天的时候,泰平奔驰在草原上,是万千少女中的白月光。

在夜幕降临无人的山洞里,她悄悄换上女装,戴上头巾和耳饰。

看着镜中的自己,那才是泰平渴望的正常生活——一个女人、一个好妻子。

本是女儿身,奈何做男人。

只有在这个山洞里,泰平才能做回片刻的自己。

泰平一直将秘密埋藏在心底,直到某一天,泰平在湖边偷偷戏水沐浴的时候,被他的死对头杭凯发现了这个秘密。

一直将泰平以兄弟相称的杭凯,竟开始想要保护这个姑娘。

人前他尽力维护泰平,人后与泰平坠入爱河。

他们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泰平渐渐放下心墙,只敢在杭凯面前,做回那个小女人的模样。

剧情急转直下,关于泰平不男不女的谣言在草原上传播开来,引得众人纷纷议论,风言风语都传到了蔡问的耳朵里。

蔡问大发雷霆,跑到那个山洞里将泰平毒打一顿。

此时的泰平,迫切渴望做自己,便气冲冲地跑回家试图向蔡问反抗并告诉他:我是你的女儿!

一气之下,蔡问直接把泰平关进地窖里囚禁起来。

事后几天,风言风语仍在蔡问的脑海里转个不停。

他不禁回想起小时候泰平的可爱,以及抑制泰平逼她做男儿身的种种手段,内心懊悔不已。

蔡问失声痛哭,跪在草原上声嘶力竭地大喊女儿的名字。

醒悟的蔡问回到家,发现女儿被母亲偷偷放走了。

此时的蔡问,没有愤怒,只有忏悔。

而被放走的泰平,换上了女性的装束,和杭凯相拥在一起,准备私奔。

这一次,泰平选择为自己而活。

犹如那匹驰骋在草原上的白马,奔向自由的远方,开启一段新的人生。

《黄金宝藏》的立意很深,不仅讽刺了一把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还涉及了对女性的自由与解放。

两代思想的碰撞擦除火花,映射出蒙古国甚至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

看完电影之后我发现,父亲蔡问的本质并不会重男轻女,他没有亏待自己的三个女儿。

只是蔡问自身的虚荣感,迫使他对泰平做出出格的行为,让泰平在肉体和心灵上受到了颇多的伤害。

结尾的时候,醒悟后的蔡问终于得一外孙,更是上天对他的讽刺。

执念太重,越想得到就越得不到,偏偏选择放下的时候,才如自己所愿。

而泰平,她就是那个封建禁锢下的牺牲品。

值得欣慰的是,泰平没有完全被思想观念紧紧束缚。

作为男人的时候,泰平学会一口闷下烈酒,受众人敬佩。作为女人的时候,泰平又是那么的令人怜爱,落落大方。

渴望做一个真正的女人,依旧是泰平的本心,但她又迫于承担家族的荣耀,不得不压抑自己。

直到遇到杭凯,她才彻彻底底放开了自我。

为了爱情,为了自我,泰平勇于打破世俗观念。如果她故步自封,就没有重获新生的结局了。

这是《黄金宝藏》最触动人心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

活出真实的自我,不是一句俗套话。

在遭受世俗打击压迫的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怀揣本心,活出自我?

“我命由我不由天”

,真正自我的人生,从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始。

从现在开始,审视自己吧。

人生苦短,别让自己留下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