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心性时的“忍”,属于一种帮助你远离嗔恨的戒律,然而,就像所有其它的戒律一样,它本质上是你内心的一种守候,而非一种外界强加给你的束缚。有所取,有所舍,便是戒。所有的舍取,都为了内心的明净。

我举个例子,当有人骂你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很不甘心,但是你仍然要忍。为什么要忍?因为你不能放纵自己的嗔恨,当你放纵自己的嗔恨时,它就会让你在情绪冲动下,做出一些不太恰当的选择,然后承担一些相应的业报,尤其是会加重你的愚痴。

比如,有的人不愿意控制自己的愤怒,每次与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都会选择一种非常激烈的处理方式,或跟人吵架,或跟人打架。他们以为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让对方明白一种做人的原则和底线,知道凡事都要承担后果,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借口,其真正动机,仅仅是他们受到了刺激,很想发泄自己的愤怒。当然,每个人在面对世界时,都有自己的一种方式,不过,每种方式所收获的效果都不太一样。无数个行为的“效果”,便组成了我们的人生。

比如说,有的人吵架、打架,后来不了了之;但有的人只是一时冲动,却会在一些巧合当中,变成杀人凶手。谁知道,你的一时冲动,会不会造成一种你不愿意去面对与承担的局面?所以说,无论是出于一种修行的角度,还是出于一种理性分析的角度,放纵恶念,放纵嗔恨,都会为你的将来种下一种非常可怕的恶因,一旦机缘成熟,这恶因就会结出可怕的恶果到了那个时候,你就算不想承受,也不得不承受了。

世界就像一个大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滴水,你不能把大海与这滴水分开,所以你也不能把利己和利众完完全全地分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在不断互相影响着对方,你心灵的状态,决定了你面对世界的态度,这些态度便预言了你的一种命运。假如你对自己的命运不满意的时候,首先不应该责问老天爷,你应该责问自己的心,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擦亮眼睛,做出一种更为恰当的选择呢,为什么要为自己的未来埋下那么多恶的种子?

可惜,我们在遭受逆缘的时候,即便不埋怨老天爷,也往往会埋怨这个世界,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恶”:动不动就遇到要跟你吵架的人,动不动就遇到不尊重你的人,动不动就遇到一些侵犯你利益的人,动不动就遇到刁难你的人……也许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恶”,因为社会上盛行着一种倡导欲望的文化,这种文化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变得更加贪婪,更加愚痴,更加冷漠,更加愤怒。但是,毕竟,所谓“社会”,说到底,就是一个又一个人。没有每一个“我”,就没有整个社会,也没有所谓的“文化”。

有一个朋友问我,如何面对强压于自己的恶,忍无可忍的时候又该怎么办?我告诉他,有时候,人们所说的恶,其实是自己心灵的原因,大多数人总喜欢将不恶者视为恶。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长了什么样的心,就会看见什么样的世界。当你非常注重自己的得失时,你在衡量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就会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在传播一种思想与理念的时候,有人认为这很好,是在以智慧照亮世界,但有人也认为我是在干涉他人的思想自由,还有人认为我是在推销自己。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雪漠”。所以我说,雪漠是一面镜子,佛见是佛,魔见是魔,各随因缘而解。世界上好多其它的事情,同样如此。

东莞有一位人称“根叔”的老人,他散尽百万家财,只为让那些没钱读书的孩子能读上书,是个不修行,但具有菩萨精神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曾经被人曲解他的动机。有一份报纸,用了非常大的版面,来揣测根叔行善的“真相”,当然,其行为背后也许有着某种利益化的目的,但是之所以这种话题能够达成一种吸引眼球、引起广泛讨论的原因,就在于好多人确实在以这样的模式和角度来看待一些人的善行。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当这种心态所显示出的功利与狭隘,成为社会的常态时,它就会把好多人都熏染成那个样子,整个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最终,每个人都会成为这种冷漠的牺牲品。

所以说,面对世界的时候,不要总觉得我们必须去忍耐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也不要总觉得人家总想伤害我们和我们的利益。更多的,应该叩问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的心中是不是有相应的污垢,然后一点点消解它。我们首先要使躁动的内心恢复宁静,才能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行为,来处理我们所面对的人和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