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郑家后代的一封家书

家,一直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名词。想到家,不管你身在何时,也不管你人在何处,那一声声的问候,一点点的温馨,一丝丝的甜蜜,一次次的动容,一缕缕的牵挂都让你倍感温暖。家,也一直是心灵的港湾,当我们漂泊在外的时候,它那柔美的涟漪总是让我们心头碧波荡漾。在那里,有那么一群不求回报,默默关心你,爱护你的人,我们称之为“家人”,当我们安全地回到这平静的港湾时,它将更加风光旖旎。而以家为纽带的家国情怀更是悠悠几千年,她牢牢地铸就着我们中国梦。

中国古人家风的文本浩如烟海,最著名者当数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和明末清初的《朱子家训》。囿于时代局限,古人家风中也有一些在今天看来属于封建糟粕的东西,但总的说来,中国传统家风传递的价值观是积极的,无论是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还是怜贫惜老、诚实守信,这些道理在任何时代于匡正世道人心都是有益的,尤其是事关子女教育的内容,对于今天那些溺爱子女的父母,无异于醍醐灌顶。某种意义上说,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家风正,则社会风气自然得到改善。为此,留一封家书给后代也绝对是好事一件。

亲爱的老郑家后代:大家好!

近来身体可好?学习工作忙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襁褓中咿呀学语,庭院里蹒跚学步的老郑家最小的女儿——我,都早已成人母,年近40了。而边上班边带我的老郑——我的父亲,却于2017年12月28日与世长辞了。悲乎哀哉之余,我总觉得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到了该告诉大家点什么的时候了。

我们镇原县南川乡大沟的老郑家人都知道郑浩义,他是我的父亲,是郑家父辈的老大,更是老郑家的骄傲。按郑家家规当然要把我父亲在郑家家谱上重重的写上一笔,以明后代,泽被后世。

我的父亲1935年生人,他的一生是坎坷的,多舛的,也是辉煌的。他的一生真是漂泊甘肃天地间。15岁离开老家到张掖当兵,1958年应甘肃省水利厅要求到岷县参加声势浩大的引洮工程。其实引洮工程我早已耳熟能详了,从我刚记事起爸爸就给我讲他的那一段峥嵘岁月,一直讲到今天。定西、会宁等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资源极度匮乏,成为限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1958年2月,甘肃省确定了引洮河水上董志源的计划。引洮工程最早投建于6月,开工典礼在岷县古城举行,当时人山人海,红旗处处,处处红旗。17万建设者高举着“水不上山不回家”的保证书,在洮河畔向世人宣示了大干苦干的决心,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开始大家干劲十足,积极性极高。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

记得2011年7月16日,在家人阻拦无效下,我陪父亲从兰州再次踏上张掖寻梦之路。记得当时我问:“老爸,你说说你当时的生活吗?”

“生活?你当是你坐办公室啊?我们15人直接从部队去引洮工程,1962年冬天只有包括你霍叔叔和我在内的10人返回。”父亲瘦削褶皱的脸神情很凝重。

“那其他5人呢?”我一脸的疑惑。

父亲沉思了片刻说;“死了……”父亲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饿、冻、累等要了他们的命。娃娃啊!你知道吗?59年深冬,有一天我在工地上干活,太累了,实在站不住就靠在地埂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自己从头到脚被雪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啊!”

这样的事不知在父亲身上发生过多少次,就记得父亲有一次去会宁勘测数据,半路上,几个小伙把他劫住要吃的,父亲只背了十个干粮,他给打劫的五块银元他们不要,无奈被他们打劫了所有干粮,父亲差点饿死了,一路上吃榆钱,草根等,这样的场景恐怕我们这些后代根本无法想象。

1962年父亲又调回甘肃水文勘测总局。1970年自己主动要求去张掖水文勘测局,于是在张掖县府街劳改被服厂附近驻扎了五年。76年又在嘉峪关北大桥水文站负责管理勘测,78年被调到西北民族学院工作,79年又调到甘肃省委党校工作,这经历绝对跟苏轼有一拼。

面对父亲这样的沧桑经历,我们应有所动容,其实这些对父亲来说并不算什么。老人家去世前给我说他这漂泊的一辈子最对不起的是我的母亲,从50年离开家乡一直到58年,他没回过一次家;更对不起我那饿死的爷爷奶奶,作为长子的他,没给爷爷奶奶养老送终,都是我的母亲照顾和发送的,这是他最大的遗憾。在病床上的父亲瘦骨嶙峋,但是他仍然很顽强,从来没有喊过疼痛,没有抱怨过生活,因为他等到了2006年11月22日,九旬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引洮供水工程以洮河九旬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供水范围西至洮河、东至葫芦河、南至渭滑河、北至黄河,受益区总面积为1.97万平方公里,涉及榆中、渭源、临洮、安定、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155个乡镇,总人口约300万人。如果没有他们第一次的努力和经验,很难有今天英明果断的决策。他也看到了张掖水文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张掖翻天覆地的巨变,更让他欣慰的是张掖的辉煌不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

太阳收敛了最后一丝微笑,我住在黑河山庄的小屋里,山庄的人热情好客,几个裕固族姑娘深情的歌声还萦绕在黑河上空,不知谁唱起了《周仁回府》,厚重的声音传出的满是沧桑与凄凉。

而我还是想说作为老郑家的后代,我们应该承蒙前辈厚德,尊老爱幼,孝字当先,勤俭节约,敢于吃苦,敢于拼搏,做一代有道德的人。各位兄弟姐妹们,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种善行。当你可以帮助别人时,就不要吝啬。郑家将因你的举手之劳,变得更加有光彩。

另外,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读书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知识决定一个人的气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价值观……这些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都是知识熏陶的结果,而不是金钱交换的产物。我曾给学生写过一条读书寄语:“趁年轻,认认真真跟好书来一次热恋。”我强调趁年轻,走上社会你就知道,抽出时间来读书是多么不易。

老郑家后代:我们不靠人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如今这个年代,需用实力说话。规则应该会越来越公平,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残酷。我父亲是个倔强的人,办事不喜欢求人,也很少求过别人。不靠人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虽然这样比较辛苦,但于外能赢得别人尊重,于内能得到心里安稳,多好!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不想过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须有能让自己抬头挺胸的资本。你要抓住机会,提高自己。直面人生风雨,迎接时代挑战,铸就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说了这么多就是祈愿老郑家厚德纯明的前辈,能庇佑后代,泽被后世。让我们做正直的人,心会更坦荡;让我们做有爱心的人,身会散发正义的光芒。祝愿老郑家后代:身体安康,学习进步,事业有成,幸福美满!

此致

晚辈:郑丽霞

2018年5月6日

作者:民乐一中 郑丽霞

此作品获市总工会“一封家书”征文活动二等奖。

编辑:何 淼

审核:武莹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