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对方辩手说《劳动法》,说依法治国,说源于美国、工人斗争争来的8小时工作制,马老师、刘大哥质疑起来,估计多少也会有点底气不足。可以说,“996”式的日子,对中国人而言,绝对是常态。

【缘木求鱼】

双方各说各的理,表面上热闹,实际根本算不得辩论,也绝不会争出个什么确切的东西来。

木木

“996”,闹得正欢。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将临之际,这个话题能被“炒”得如此热闹,还真是有点儿意思。

“996”,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能说出一堆大道理。既然是大道理,双方相互反驳起来,难度就都不小。

比如,马云说能“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是意义纯粹的为了美好生活的个人奋斗,不乐意或者享受不了这种“福气”的,完全可以甩手不干啊;而刘强东说,自己还是“8116+8”呢,言外之意,手下的兄弟们“996”一下有什么不可以呢?他们这么说,对方辩手反驳起来还真是比较难下嘴。当然,对方辩手说《劳动法》,说依法治国,说源于美国、工人斗争争来的8小时工作制,马老师、刘大哥质疑起来,估计多少也会有点底气不足。双方各说各的理,表面上热闹,实际根本算不得辩论,也绝不会争出个什么确切的东西来。

“996”是个早已有之的旧事物,早不争,晚不辩,偏偏在此时“一石激起千重浪”,肯定有原因,不能单纯地以“巧合”敷衍过去,毕竟,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自有道理。

以前的日子就不说了吧,在1949年至今的七十年间,中国人拼了老命地干,“996”、“8107”、还有更厉害的“6127”,这才用七十年的时间,干完了人家两三百年干过的活儿。可以说,“996”式的日子,对中国人而言,绝对是常态;埋头苦干,毫无怨言,对中国人而言,也绝对是常态。

沐风栉雨苦干七十年,中国人是不是就可以直直腰、松口气?恐怕还不行,因为前面还有个美国在飞跑。那么,等到追上美国、超过美国的那一天之后,是不是就能歇一歇?估计还是不行,因为后面肯定会有一帮人追。把追赶者甩得远远的,是不是就可以躺在路边眯一会儿?应该还是不可以,因为还有许多马老师、刘大哥劲头儿十足地往前跑……

其实,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教训过“倦于学”、“愿有所息”的子贡,“生无所息!”随后的中国人,于是就按照夫子的指示一路干了下来。如果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相信中国人还会这么一直干下去。放眼全世界,中国人的勤劳、吃苦能力,如果自认是“第二”,估计就没人好意思夸自己是“第一”;这种能力,或者说习惯,大约已经蚀刻进中国人的基因里。

因此,对中国人而言,吃苦、受累,长时间吃苦、受累,甚至一生吃苦、受累,也实在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在这方面,著名且足以表率的古今人物实在太多;大约也正是因为这种人实在太多的缘故,这种任劳任怨的性格特质,才能成为中国人民族性里最重要的一个标志物。现在,“996”,这种对中国人而言,原本再寻常不过、简直属“毛毛雨”量级的事情,居然也能被热“炒”到多日难凉的地步,即使在本能支配下寻思,大约也应该知道,肯定有一些不太寻常的因素产生了。

至于是什么不太寻常的因素,这还真有点儿不好说。硬要说,大约也只能循着“正常逻辑”的方面说一说。正常的逻辑是什么逻辑呢?就是别管是“几几几”,总要图点儿什么,崇高理想也好,一张大饼也罢,总归是要有点儿什么才好。

比如啊,马老师的弟子们,每天“996”地拼命干,别管一年还是十年、二十年,如果也能如马老师,为了改善生活,随便就能跑到香港半山上买座大宅院,估计就什么问题都没有。反过来也一样,如果马老师的弟子们,没目标、没大饼,每天还要“996”,那就实在有点儿自轻自贱了,还是赶紧拍屁股走人的好。如此看来,只要讲点“逻辑”,天底下大约就没什么事能争执得起来。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