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社会的视野中,民国大学校园常呈现出开放、有活力的面貌,不仅大师云集,更是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吴晗、钱钟书等的经历便是明证。但通关考察民国大学招生考试的制度安排和实际运作则不难发现,拥有较高招生自主权的民国大学,虽然采取了多样化的招生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对学生的地域来源、知识要求和经济条件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结果,看似开放的校园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群体区隔的功能,这与建国以后的情况形成了很大区别。

此外,民国高校在招生方式、方法上的探索是多方面的,内容很丰富。可以说,我国现阶段高校招生制度的种种改革措施,都曾以“胚芽”状态存在于民国时期。对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制度,考察其过程,认清其方式,分析其动因,判明其得失,可以鉴往而知来,促进今日高教改革的自觉性和成功率。

本次讲座将从5个方面讨论民国大学招生的具体情况:

1. 学府与政府之争

2. 招生组织中的地域偏向

3. 招生考试中的知识要求

4. 求学成本与经济门槛

5. 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讲 题:大学之门向谁开——谈近代以来高校人才选拔

时 间:11月24日(周六)14:00

地 点:宁波市图书馆永丰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梁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助理,历史学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访学,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史和量化历史研究。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出版学术专著《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并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免费领票

宁波市图书馆一楼服务台

温馨提示:入场券领完即止,如遇领完,亦可直接前往聆听,但务必遵循领票者优先入座,有序入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