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验分享】碧江:“四好农村路”铺就致富路

在碧江区,一条条干净平坦的农村公路,跨河穿林盘山而建,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更让老百姓开心的是,不仅乡里的路好了,村里的路好了,更把入户路修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修到了田间地头,成为实实在在的“致富之路”。

瓦屋乡农村公路  何远志 /摄

近日,笔者对该区进行了一番探访。

沿着碧江区和平乡农村公路前行,一路绿树成荫,好不惬意。对于和平乡八村的村民来说,这条农村路真的可以称得上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

八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属于贫困村。“原来我们出行的时候路上全部是泥巴,特别是下雨的时候,车轮胎陷进泥里,开都开不出来。出行非常不方便……”该村村民罗兴发告诉笔者,这样的情况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彻底改善。

碧江美丽小康路

村民出行需要修路,产业发展更需要路。罗兴发告诉笔者,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村民们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按照“扶贫帮扶投资、村民配合参与”的方式,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累计硬化村道、组道、产业道、入户道50多公里,实现了100%的组、户通水泥路。

“如今,我们村里有经果林产业园以及鸽子、蜂蜜、养鱼等产业项目,我们家也种了经果林,路修好了,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我们家门口。”罗兴发说,自己和村民们成为了“四好农村路”的参与者、受益者、拥护者,而农村公路也真正修成了村民的“致富路”。

碧江至云场坪通乡公路 何涛/摄

跟罗兴发一样开心的还有坝黄镇泥哨村的村民陈毅华。作为一个养殖场老板,陈毅华可以说亲眼见证了村里路况的改变。

据他回忆说,前几年,村里的泥巴路、碎石路让人很头疼。“以前村子里路很烂,我开小车,根本不敢到村里。”在农村路修好以后,陈毅华的生意也好了起来,车开在路上也更放心了。“现在,进出村里、到养殖场,路上四平八稳的,不会再有后顾之忧。”笔者了解到,今年泥哨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昔日的泥哨,村民常常这样描述:“天晴一身土,下雨一身泥。”然而,村民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最近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样的景象已全然不再,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崭新的路灯倚路而立。

桐木坪乡美丽乡村小康路  何远志 /摄

泥哨村是碧江区最偏远的村寨,共有10个村民组。多年来,藏在深山的贵龙、白竹、枫桶、寨云4个村民组因地理环境的阻碍,一直没有通上公路。

“以前靠村里的人一锄一锄地挖,最终拉出了两条毛路,但毛路‘天晴是灰、下雨是泥’,只有摩托车能走,机动车几乎‘爬’不上去。”

美丽乡村公路连接美好生活 。张仙凤/摄

今年年初,坝黄镇泥哨村新硬化的通组路通车了,近8米宽的公路一直通向泥哨村的山顶上,这条路一直是村民所期盼的。“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泥哨村驻村第一书记金勇说,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泥哨村发生了变化。现在,全村基本上组组通公路、户户联大道。

“路通了,要致富还得有东西换钱才行,那就得发展产业。”金勇说,泥哨的村民勤劳,环境资源好,只是奈何原来的路不通,栽种的蔬菜没办法运送到城区去卖。

改建中的六龙山村组公路张金荣/摄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碧江区坚持以示范创建为载体,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开展,探索属于碧江的典型经验。

据悉,“十三五”以来,碧江区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先后实施通村公路硬化、美丽乡村小康路、“组组通”公路硬化等一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省道s305改建工程、PSL项目牛洞至路腊县乡道提级改造,完成谢桥至桐木坪扶贫公路改建工作,实施脱贫攻坚通组公路,实施项目269个647公里。

泥哨村元场至小平芒公路,昔日的泥巴路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

该区还坚持安保与绿化、排水与防护、错车道与路肩培土、招呼站等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一条条蜿蜒的乡间公路穿行在山林田野之间,让群众脱离了曾经的尘土飞扬,乡村项目进得来、农村产业出得去。

据了解,目前该区拥有农村公路里程180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组组公路硬化的目标,100%的建制村通客运,乡村公路网基本形成。(杨通凯)

来源:微碧江

执行主编:韩 康

值班编辑:张人文

编  辑:代旭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