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2018年11月14日,人人网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北京多牛互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多牛传媒。关于人人网,很多80后会更熟悉一些,甚至可以说一场回忆杀。

人人网的前身是创始于2005年的校内网,当时的创始人之一就是今天美团的掌门人王兴。2006年校内网被千橡互动传媒收购,并于2009年正式更名为人人网,从此掌门人也从王兴变为了陈一舟。2011年人人网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值曾经一度紧逼腾讯和百度,位列当时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三甲。

当然,今天我不是站在技术和商业的角度来探讨人人网和陈一舟的,尽管在人人网售卖的消息一出之后,很多80后、90后们对陈一舟颇有微词,因为他们觉得陈一舟玩坏了一手好牌。人人网一直被称为中国的Facebook,但是如今却黯然出售,而且多牛传媒与人人公司——人人网母公司——还有隶属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人网相当于卖给了自己的子公司。

所以关于网上对人人网的商业模式、技术基础、产品定位等的讨论,并不在本文的表达范畴。我在这里只是想以校内网——请允许我固执地使用校内网的名称,因为我一直觉得校内网才是最贴切和最舒服的名字——的一个普通用户,来回忆一下这段伴随着我曾经青春岁月的社交产品。

我对校内网的第一次接触,是源于一个喜欢的女孩。那时候第一次从她口中知道还有一个区别于QQ的社交工具,而且可以在这个社交产品中找到你的各种同学,比如大学同学、高中同学、初中同学,甚至是小学同学。

于是,那段时间,我把那段懵懂的感情,以一种稚嫩的笔触,留在了校内网的日志上。以至于后来,某一次我在找自己的一篇文章,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找到。最后无意间想起了校内网,居然在那里还真的找到了。

到现在,每年我都会在几个特殊的日子里,登陆一下校内网。不为别的,只为了看看停留在2010年的时光剪影,因为从那以后,随着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结束之后,自己慢慢脱离了校内网。开始时只是为了单纯的逃避,仿佛这个曾经留下甜蜜的一个地方,如今却充斥了满满的忧伤。

当我慢慢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点点地舔舐着自己的伤口之后,于是又开始偶尔登陆校内网。一是为了试图恢复那些已经久远的联系,一是为了再次找到自己的账号,在那里找到曾经刻写过的回忆。

可是这时才发现,很多人的动态都停留在了2013年。仿佛2013年是一个分水岭,2013年之前,每个人在校内网记录着自己校园里的徜徉、毕业后的磨难。2013年之后,你曾经一直关注的人的动态永远停更了,你曾经养成的默默关注开始变得无所依存了。

任何商业,都有其自己选择的道路。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质疑当初王兴为何将校内网卖给陈一舟,也没有理由谴责陈一舟在不断模仿、四处尝试之后依然没有给人人网一个美好的结局。无论是当初王兴出售校内网,还是陈一舟携人人网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屹立于纳斯达克,哪怕是现在陈一舟以2000万美元“贱卖”人人网,这些都只是商业本身在发展道路上的不断演化而已。

我们唯一感到遗憾的地方,在于随着这个已经将近6年没有太多人更新动态的社交产品,在衍生的很多其他的分支产品之后,随着这次的售卖,关于他它曾经具备的社交属性,似乎已经彻底离我们远去了。

以前,我们纵然知道它里边没人更新动态了,但是还会偶尔登陆,可能只是为了看看当年的自己,也可能只是以一种旁观的姿态回望一下某一个曾经住在自己心里的人过去某一个时刻的时光痕迹。可是当如今它彻底被售卖之后,似乎最后那一点牵挂,也开始消散了。

现在,我们有微信,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社交APP,早已经实现了即时通讯、时刻在线。可是我依然怀念当年在校内网的日子,可能是因为那个喜欢的女孩,可能是因为那段懵懂的感情,可能是因为那程肆意奔跑的日子,也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回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