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996一词被网友们"提上议程"后,小编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被它刷屏了。原本"996"只是多数用命换钱的上班族无奈的吐槽,但在上周各大佬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996"如今已经成为了员工与雇主之间的最大战场,就连人民日报也加入战斗,表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被996刷屏的第N天,

网友们也是清一色表示:"不怕996式的加班,就怕996成为理所应当"

被996刷屏的第N天,

而至于各位成功大佬的观点,小编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总结:从未强制996、996是奋斗、现在不996以后没机会...

小编认为,不管996也好,7X24也罢,从来都没有击垮或者惹怒过每一个奋斗者,但当"996"成为了某些人口中所谓"拼搏"的标准,并且是"理所应当"时,用命换钱的人们终于爆发了。

看似有的选,实际根本没得选

一位正在经历996的朋友告诉小编,自己的老板前不久针对996说过这样一番话:"公司从来没有强制任何人996,但我们的事业需要我们用996来换取成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机会,公司也从来不缺有干劲的员工。"

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有选择吗?

还记得某个以狼性文化著称的企业,经常会有深夜安排工作的习惯。打电话发需求的人绝不会有任何打扰的愧疚,而接电话的人也丝毫没有怨言,甚至还会刻意掩饰自己朦胧的状态,打出劲头满满的态势,并且这不是个例。

按照正常的思路来看,每天完成工作后的休息时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而加班则是我们额外的付出。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愿意额外付出这些精力,就可以选择拒绝。现实又怎样呢?我们额外的付出成为了被"拼搏"绑架的行为,理论上我们确实可以选择拒绝,但选择过后就会成为一个工作不努力,没有拼搏精神的废柴,是大多数公司所不需要的人。

现在,你还有选择吗?你还敢去选择吗?

被996刷屏的第N天,

被"价值观"绑架的996

几年前网络上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糟",如今网络上吐槽"下班时走与不走,是世界上最难抉择的事情之一。"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衡量一家公司的氛围好不好,从下班后的30分钟内就能看出来。下班时间一到,大部分人收拾东西离开,少部分没忙完的人继续加班,那么就说明这家公司的氛围很好;如果下班30分钟之后,所有人都不敢离开,那么这家公司就已经无可救药了。

试想下,当"按时下班"成为了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对于大多数上班族,从来没说过不接受加班,因为责任心让我们自愿选择通过加班的方式更好地完成工作,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帮助公司迈向更好的发展。可这并不代表任何人有权利强制我们接受加班,接受996,接受牺牲本该属于我们的休息时间。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会说,没有公司会"强制"员工接受996,但编爱想说的是,过年家里都来过熊孩子,当他穿着鞋踩在你刚刚整理好的床上,甚至还撕坏了你最珍惜的合照时,主动忍让是我们出于道德加持下的选择,但如果熊孩子的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有道德的人都不会跟他一般见识",就是赤裸裸的绑架。

因为道德不是这样定义的,而"拼搏的价值观"也同样不是这样定义的。

996"没得选",但生活"有的选"

关于996,你究竟在怕什么?作为一个奋斗者,我们从未怕过加班、从未纠结过加班费、从未抱怨过以命换钱,也从来没怕过996。但当"996"成为了某些人眼中唯一衡量"拼搏"的标准,甚至要把这种"额外的付出"变得理所应当时,我们真的怕了。

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下,朝九晚五的工作依旧有很多,但想要让自己的收入追上"平均值",996确实是相对唯一的选择。但小编想说的是,可能很多时候,在工作上我们没得选,但在生活中,还不至于如此。

还记得《老友记》当中莫妮卡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没有能力改变目前的糟糕状况,就想办法让它尽快结束。"通过合理规划我们的收入,用靠谱合理的投资手段积攒更多的财富,让自己尽可能快一些脱离财务的束缚,或许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因为想要改变环境很难,但通过有效的手段适应环境,却容易得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