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在首都体育馆一场名为“听众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音乐会在进行中。李谷一的《妹妹找哥泪花流》,郑绪岚、李双江等歌手献唱《太阳岛上》、《再见吧,妈妈》……每首歌都引来潮水般的掌声。能坐一万二千人的首体挤得满满当当。这写歌曲25万群众选出来的的“最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

通过投票表达音乐的民意

1979年,27岁的王炬转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编辑。他的第一项工作是负责中央台的听众点播节目“中国音乐信箱”。他每天要读几百封听众来信,统计点播最集中的几首歌曲,然后在每周一的点播时段播放这些歌曲。久而久之,观众的喜好都集中于一批抒情歌。文艺部副主任康普是一个敏锐的人,她捕捉到在群众中蕴藏着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通过听众来信,和不断收集在一起的曲目表现出来的,并没有人呼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该干什么”。康普找到了王炬。“她问我,咱们能不能把这些歌搞个什么活动,把群众的呼声反映出来?”在康普的提议下,王炬和几个编辑专门开会讨论,最后决定采用听众投票的办法来反映群众的喜好,即“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

“四人帮”倒台,思想解放的潮流势不可挡。在歌曲创作界,作家们开始解放思想。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施光南把自己的满腔喜悦化成了一曲《祝酒歌》,这首歌欢快激昂,充满了新生活的热情,成为一代颂歌。1979年,电影《小花》的主题歌,由李谷一演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传唱大江南北。此外像《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泉水叮咚》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也因为更贴近个人的抒情表达,在群众中迅速流行。“那时好听的音乐一夜间就能走红,你可以看出来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虽然经历了政治的高压,时代的大风浪,还是扼杀不了。只要有一个机会,这股喷泉肯定会喷出来,火山肯定会爆发。”王炬说,这一切为1979年底的“15首”评选铺垫了一个最佳的时机。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排第20位

由于《歌曲》杂志的编辑部出资5000元协助举办这次评选活动,于是也加入进来。王炬根据中央台一段时间内的点播情况,选出75首较受欢迎的歌曲作为待选曲目,制作了选票。从1980年1月3日到1月24日,“15首”的评选过程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收到了25万封来信投票。钟立民那时是《歌曲》杂志的编辑。对读者的热情他记忆深刻:“那时没有电话,不能发短信或上网,25万张票全是一封封信寄来的。第一天邮局通知我们去拿信,就扛回来7大麻袋的信。我们以为这已经够多了,没想到第二天来了14麻袋。”

1980年2月号《歌曲》杂志上,“15首评选揭晓”的消息发布了。入选的15首几乎全是抒情歌曲,且关涉个人生活和爱情,与宏大叙事的革命、战斗的音乐差距甚远。1月23日下午,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杂志、总政歌舞团等多家单位的一群专家和领导到文艺部审听当选歌曲。编辑王惊涛到库房里挑出当选曲目,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编好,一首一首放给大家听。一律都是抒情歌曲。有人提出做一些“平衡”,把排在第20位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排到第一。正在讨论时,站在大录音机那里放歌的王惊涛,突然用浑厚的男低音大声地说了一句“你们这是强奸民意!”

“这事过了这么多年,就这句话永远记得。这话整个影响了这个事件。”王炬说。王惊涛的话一出口,会议室里立刻静悄悄的,谁也不说话,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平衡名单的事不了了之。最后出炉的结果,更明朗昂扬一些的《祝酒歌》以微弱优势超过《妹妹找哥泪花流》成了第一。1980年2月16日,“15首”的音乐会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上万观众把场馆挤得水泄不通。李谷一、李双江、郑绪岚,每首歌都是原唱到场。

李谷一一度被指“黄色歌女”

1评选已经结束,争论却仍持续了一段时间。980年批判《乡恋》则是这种较量的白热化。在这一年4月,音乐界人士在京郊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的主要议题就是批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和王酩作曲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有一负责人点名批判《乡恋》,称毛病就出在李谷一的“气声”唱法上。称之为“港台明星的唱法”,是靡靡之音,不正经,离经叛道,不符合社会主义艺术规律。报纸杂志上接连出现批判文章,李谷一被指为黄色歌女。但《乡恋》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1983年应观众强烈要求《乡恋》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李谷一才算获得正名。

“中国的流行歌曲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一路都是坎坎坷坷的。”冯世全感慨说,80年代“流行歌曲”曾一直是个禁忌词汇,是低俗、不健康、港台味、黄色、无艺术性的代名词。1984年央视首度举办“通俗歌曲大赛”,“通俗”于是替代“流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来表示大众喜爱的歌曲。”。“15首评选的意义就在这儿,它是第一步。从那以后,流行歌曲的口子逐步打开,直到今天已经是非常自由———时代就是这样一点点进步的。”他最后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