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郧阳75岁老人余占军自费成立民间艺术团推广凤凰灯舞

余占军潜心编写《金凤凰舞的传说》电影剧本

秦楚网讯 (十堰日报)文、图/记者 纪枫波 报道:郧阳凤凰灯舞是我省特色传统舞蹈,古朴典雅、舞姿优美,2014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将郧阳凤凰灯舞发扬光大,多年来家住郧阳城区的75岁老人余占军,不仅自费成立民间艺术团为群众演出1200余场,还耗时多年撰写电影剧本,誓将郧阳凤凰灯舞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自幼结缘

“小时候,那五彩缤纷的凤凰舞到哪儿,大家就跟随到哪儿,我是听着‘凤凰’曲子长大的。”11月11日,谈起郧阳凤凰灯舞,余占军老人精神矍铄,滔滔不绝。

余占军老家在郧阳区安阳镇。虽然过去半个世纪,但小时候每逢春节、元宵节,自己追随着“凤凰”恋恋不舍,嘴里哼唱“凤凰”曲调的画面至今刻骨铭心。

“长大后,我多次梦到郧阳凤凰灯舞演出的场面,还曾梦到一位白发老者跟我讲凤凰灯的传说、教我舞郧阳凤凰灯。”余占军说,通过学习后他才知道,“龙凤呈祥”是中国数千年来表达吉祥如意的文化定语,湖北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楚人崇凤’的传说,郧阳凤凰灯舞完美传承了这一遗风。人们崇拜凤凰,希望把一切美好的愿望赋予凤凰,也把深深的敬重寄托于“玩凤凰”的艺人。

参加工作后,余占军对郧阳凤凰灯舞更加关注。在他看来,郧阳凤凰灯舞绝非一般的花灯。其精湛的工艺、神奇的构思、美妙的音乐,以及高雅的拟人化表演,蕴含着剪纸、绘画、音乐、舞蹈等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郧阳凤凰灯舞美轮美奂、高雅圣洁,值得毕生为之倾倒。

工作中,余占军兢兢业业,曾获得“卓越企业家”称号。2009年,余占军从原郧阳卷烟厂正式退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郧阳凤凰灯舞的学习中。他自学唢呐不知疲倦,研制凤凰灯废寝忘食。

研究传承

“虽然喜欢郧阳凤凰灯舞的人越来越多,但缺乏规范培训,越演越杂。”随着对郧阳凤凰灯舞研究的深入,认真严谨的余占军日益感到有责任传承好这一民间艺术。在朋友的支持下,他自费成立湖北郧阳民间凤凰艺术团,并免费收徒。

余占军认为,凤凰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鸟中之王。参演郧阳凤凰灯舞的演员只有怀着庄重、虔诚的心态,才能完美演绎。成立艺术团后,余占军还要求演员认真观察揣摩家禽、飞鸟的动作形态,力求达到动与静、情与态、舞与乐的高度协调,力求表演出神入化、丝丝入扣。

余占军制作的道具凤凰,平直伸展长约7米,两翼张开宽约2.5米,表演时用2米长的竹竿操纵凤头带动凤颈自由转向,凤身随凤颈的运动迂回,凤身下有操纵绳扯动双翅,凤尾随之缓缓闪动,整个表演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先用竹篾扎骨架,再用皮纸、纱布、细布、彩纸和上光色纸裱糊粘贴......”余占军说,道具凤凰制作过程复杂,即便有经验的工匠,制作一对儿凤凰也需要1个月。

“每年正月是演出高峰期。为赶制道具,他每年腊月都会熬夜到凌晨;为排好节目,他绝不放过任何细节。”在徒弟郭富春的印象里,师傅余占军才华横溢,一生呕心沥血、不求名利地传承传统文化,令人十分钦佩。

多年来,余占军将本就不多的退休金大半投进湖北郧阳民间凤凰艺术团。不管是传统佳节,还是群众办喜事,只要有邀请,余占军就会带领团员精心准备、全力演出。近十年来,他至少为群众演出1200场。郧阳凤凰灯舞所到之处,群众无不热情迎送,有的还馈赠香烟、糕点以表心意。

宣传推广

为方便大家学习郧阳凤凰灯舞,余占军拜访多位老艺术家,挖掘整理郧阳凤凰灯舞历史。他还自创郧阳凤凰灯舞图谱,将郧阳凤凰灯舞中花仙子下凡、百花朝牡丹,以及双凤凤鸣、出巢、赏花、扑翅、双飞、理羽、打盹、朝阳等20多个动作绘成示意图。

演出之余,余占军始终在思考如何让凤凰灯舞走得更远。近几年,他一有空就将自己关在书房,规划设计理想中的“万亩百花凤凰园——凤凰演艺场”项目。2010年前后,余占军潜心创作,耗时数年、数易其稿,还以《金凤凰舞的传说》为题编写了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电影剧本。

“郧阳凤凰灯舞是世界上唯一以凤凰为主题的综合艺术,它是汉江文化的精华,也是鄂西北人民的骄傲,虽然已经入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传播度并不广。”余占军说,余生他还有一个愿望:希望在政府和有志之士的支持下,将 “万亩百花凤凰园——凤凰演艺场”项目变为现实,将《金凤凰舞的传说》拍成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郧阳凤凰灯舞,让郧阳灯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