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出武侯祠,仿佛跨越了时空一般,从1800多年的历史缝隙中穿墙而过,出来时是那现代社会忙碌的身影。边门出来即是锦里,满眼望去都是兔头、牛肉、钵钵鸡等成都特色小吃,对于我这种不喜欢沿街边吃边走的人来说,这些看看就行,感觉如上海的城隍庙、无锡的南长街、北京的八大胡同,这类景点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商业味比较浓,这些都是我所不喜的。我所期望的旅游景点,要不景色优美,夺人眼球;要么文化底蕴深厚,能感悟历史,感怀人生的。

于是乎,转出锦里,赶赴我的下一个目标战场——杜甫草堂。刚抵杜甫草堂,瞬间颠覆了我对杜甫草堂的理解和认知。门面装修豪华,里面面积广阔。这哪里是那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忧国忧民、穷困潦倒的一代诗圣杜甫所居之所。不过回过头来想想,千余年的时光,或许能改变很多。

草堂之大、景色之美、建筑之多都让我始料未及,不过四处看看,转过工部祠、诗史堂、草堂寺、浣花祠,看回廊延绵,观碑帖林立,品门楣对联,也算一种雅趣。

回想,四川真是个好地方,诗仙李白出于四川,诗圣杜甫避难成都。唐代诗歌两大重量级人物都汇聚于此,不得不感慨其为天府之国、锦官之城。说起李杜,一个放荡不羁、神游物外;一个忧国忧民、感怀时事。看杜甫《三吏》《三别》,总感慨这期间多少伤心泪,文中多少生死别,由于杜甫正所处安史之乱的时代,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不是因征戎所造成的人民生离死别的惨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贫城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字里行间,读来让人泪目。

杜甫自己形容他的诗,叫‘沉郁顿挫’。换句话说,就是走深沉文学的路子。他长于叙事,把情感深藏其中,他不像李白那样直来直去,他更喜欢委婉曲折,更喜欢将深情融于即景状物之中,却也因此而多了一分厚重。而李白则喜则大笑,哀则大哭,怒了就痛饮而大骂,如果以酒寓诗的话,李白的诗更像是北京二锅头或者衡水老白干,上口辛辣,很能找到喝酒的感觉,真的是“喝出男人味”。而杜甫的诗更像贵州茅台,入口绵柔,回味悠长,多喝几口,方能品出个中滋味。因此,读杜甫还需人生的积淀、岁月的蹉跎才能细细品来。为此才有“老不读李白,少不读杜甫”之感。

此次来到杜甫草堂,不知是人生来早了?还是心境已然变老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