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着数不清的胡同

其中有一条最特别

它总长不过756米

却拥有700多年的历史

这条胡同

不仅住过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还住过有富可敌国的大财主

有忠臣良将,也有名媛淑女

有人甚至说,它吞吐了“半个中国”

它就是史家胡同,位于北京东城

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

今天上午,趁着天气正好

会长走进这条胡同,参观了史家胡同博物馆

探访了一些有关于它历史故事

北京风情—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现仍保存有四合院80座

整条胡同随处可见的青砖灰瓦

如意雕窗、朱漆大门、石刻照壁

想了解史家胡同的历史

会长建议大家先去拜访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博物馆是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

位于史家胡同24号

曾是民国才女凌叔华的故居

整个博物馆1000多平方米

共分为8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

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

会长一进历史展厅

就被正中间超大的史家胡同沙盘给吸引了

这是以2009年航拍的全景图

为依据制作的胡同沙盘

灰墙灰瓦,130个院落鳞次栉比

给大家放大看一下细节

是不是很逼真

就是这些院落,居住过不少名人

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等老一辈

话剧艺术家都是从里走出来的

而关于他们的故事

你都可以在名人展厅看到

像是博物馆所在院落的

原主人凌叔华

你甚至可以兰芷偕芳展厅依稀看到

她生活过的痕迹

在这里,凌叔华结识了丈夫陈西滢

养育了女儿陈小滢

在这里,她举办当时画家名流的聚会

齐白石、泰戈尔都是凌叔华的座上宾

史家胡同里的浓浓文化艺术气息

不光来自史家小学以及胡同中的人民艺术剧院

更是因为胡同里曾设过考场

录取赴美留学生

而比起这些名人轶事

更让会长觉得惊艳的

是有一间名为胡同声音的录音室

这些声音分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前

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三个时间段

分四个季节共70多种声音

警哨、脚铃、震惊闺、虎撑子

相信很多人都跟会长一样闻所未闻吧

伴随着胡同的声音

走进时代记忆展厅

这里展示的

都是有过去普通人生活中

使用过的日常用品

各个时代的户口簿、茶壶、虎头鞋、笸箩

除此之外

在展厅内另一个独立的小屋里

我们可以恍然走入1920年代老北京的光阴里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床一桌,两椅两箱,家具十分简单

到七八十年代

家庭布置逐渐时尚,开始有了组合家具

一物一步,都可以唤醒我们的集体记忆

史四胡同博物馆真实再现了

凌家大院作为老北京民居生活场景

所代表的过往

比如后院里很多典型的

老北京的鲜花和绿植

红艳的玫瑰,雅贵的牡丹

还有西南角的两棵果树

正对凌叔华、陈西滢展厅门外盛开的藤萝

据悉,所有的这些都是依据凌叔华

儿时的回忆所书写的细节而布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史家胡同24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

既富又贵——史家胡同名人轶事

参观完博物馆

再出门游览史家胡同

自当别有一番感慨

接下来会长就带大家

揭开史家胡同的神秘面纱

史家胡同59号

史家小学如今在帝都也是比较难进的小学吧

这里原是史可法祠堂旧址

也是旧时赴美留学考试的考场

竺可桢、胡适、赵元任等人都是从这儿中榜

史家胡同55号

这里曾是中共元老李维汉的故居

国民党起义将领刘文辉

和原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

也曾先后在这里住过

史家胡同53号

现属市级保护院落

门楼上的匾额是邓颖超同志的题字“好园”,

其寓意为“女子园”

史家胡同53号院原先是和

内务部街甲44号的院子连在一起的

共有100多间房子

据传院曾是李莲英的外宅

史家胡同23号

23号院是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砖雕门楼十分讲究

著名将领卫立煌

在北京学习期间曾在此居住

史家胡同8号

这里曾是黄敬(俞启威)的故居

他曾担任新中国首任天津市市长

史家胡同的其它院子

除了上面这些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

史家胡同还有不少普通老百姓的院落

也都很有看点,比如史家胡同45号

史家胡同35号

全国妇联老年之家

史家胡同33号

史家胡同27号

陕西驻京办

史家胡同12号

史家胡同5号

史家胡同4号

最后,会长提醒大家

胡同里很多院子都是私宅

大家逛胡同的时候

不要打扰了居民的生活哦

怎么样

是不是被惊艳到了

找个时间,赶紧约上好友一起去逛逛吧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史家胡同

交通:地铁5号线在灯市口站A口出,步行100米即到;地铁5号线、6号线在东四站C口出,步行600即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