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扩区的难点在于,扩区之后新片区能否在短时间适应新环境,与原有的区域进行协同发展。笔者认为,扩区之后需着重研究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宋清辉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我国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笔者认为,上海自贸区再扩区,意味着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处拓展,有助于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发展新增量。据笔者观察到,上海自贸区自建立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绩,形成了许多可提供给我国各地区进行对外贸易发展的可借鉴经验,作为对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不断优化的试验场,上海自贸区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正在扮演重要的角色。为了获得更多发展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家需要通过上海自贸区进行更多的探索。

  上海自贸区自身也有扩区的需求,在上海自贸区增设新片区意义重大。一是说明国家对上海自贸区这五年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同时也对其首次扩区所达到的效果表示认可;二是说明在首次扩区之后,上海自贸区因自身的建设需求,有再度扩区的必要;三是说明上海自贸区所总结的一部分经验已足以将其推广,可以通过扩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上海整体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程度来看,可以为自贸区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这也是上海自贸区扩区的自身需求之一。

  从上海各行政区的发展情况来看,结合自贸区发展所需,集聚金融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技术的行政区和片区若是能实现有效整合,将会为对外贸易发展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搭建重要平台。从上海自贸区的首次扩区也可以看出,扩区之后的自贸区将资源合理整合,并通过管理架构的调整,为上海自贸区的加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要考虑新增区域如何在原有的行政基础上适应新的制度改革,譬如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需要与这些新增区域的行政组织、片区机构进行组织架构衔接,由于再扩区的面积必然将远大于首次扩区的面积,因此管理架构调整的难度也将大于首次扩区。

  第二,要考虑如何将已经形成的经验、制度和所形成的效应,扩大到新增区域当中,使得这些经验、制度和效应为新增区域挖掘出更多的优势,如制度优势、改革优势、创新优势、技术优势等等,协调好市场制度创新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让改革、制度红利更好地在新增区域内落地。

  第三,要考虑如何培养和转化新增区域的创新优势,让新增区域在适应新的环境、制度同时,还要承接好自贸区新的试点任务,让更多的产业、行业可以在自贸区中进行探索、测试,不断在产业类型上进行新的尝试,以此来检验制度创新的成效。

  第四,要考虑如何落实将顶层设计、国家相关对外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在原有和新增的片区内进行落实,如何防止自贸区的创新成为被动创新,如何将效率提升。

  第五,要考虑在自贸区扩张之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综合配套体系。

  归根结底,上海自贸区扩区的着力点在于制度的创新,即以深化改革开放为最终目标,在推动改革开放的同时,在不断进步的制度和规则上进行优化、将其合理完善,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从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上海自贸区4.0版建设方案将更多与一带一路建设联系起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从一带一路倡议来看,上海自贸区将重点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从沿海港口过南海,一是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向南太平洋延伸。

  作为我国重要港口,上海自贸区扩区之后的建设,要在观察落实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如发挥其地理优势作用,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的调度、运载能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做好质量技术体系衔接;二是推动贸易改革,搭建自贸区网路,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实现跨国投资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推动国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构建新型合作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银行的合作,与现有金融合作机制对接,在政策的支持下鼓励开发性、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参与;四是加强与国际各方面之间的交流,如文化交流、科技创新、医药卫生、健康产业等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有力力量。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强国提速:一本书读懂中国经济热点》等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