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4日,娄星区人民医院(娄星区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联合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刘启明教授,成功为一名心衰患者实施首例抗心衰起搏除颤器植入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4月14日下午5点,心血管内科主任彭描宇带领手术团队,联合湘雅二院心内科刘启明教授为周女士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自动除颤器(CRT-D)植入术。

手术现场

4月14日,娄星区人民医院(娄星区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联合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刘启明教授,成功为一名心衰患者实施首例抗心衰起搏除颤器植入手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今年62岁的周女士,以前身体状况良好。但近2年来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伴心前区闷痛,并向后背部放射疼痛,每次持续1-2分钟,爬坡上下楼时表现尤为明显,出现间断性呕吐,尤其是进食后呕吐为剧。为此,她先后求诊多家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效果欠佳。经人介绍,周女士到娄星区人民医院(娄星区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求诊,检查发现,周女士心脏进行性扩大,左右心室收缩不协调,心脏功能差,属于心衰典型症状。心血管内科主任彭描宇认为患者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心功能差,有必要植入抗心衰起搏除颤器。

医院副院长、副书记邹自平,心血管内科主任彭描宇和刘启明教授讨论病情

经过反复比较考虑,周女士及家属选择娄星区人民医院(娄星区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手术治疗,他们认为,医院心血管内科设备先进,技术过硬,同时,治疗费用更低,报销比例更高,同样的治疗效果,能省下一大笔费用,因此坚决选择在心血管内科手术治疗。

4月14日下午5点,心血管内科主任彭描宇带领手术团队,联合湘雅二院心内科刘启明教授为周女士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自动除颤器(CRT-D)植入术。手术非常顺利,仅1个多小时就完成手术。目前周女士恢复良好,胸闷气促明显改善,没有再出现恶心呕吐现象,并能自由下床活动。

手术结束后,患者家属竖起大拇指对医院技术称赞不已

刘启明教授查房

心血管内科主任彭描宇介绍,抗心衰起搏除颤器可以改善左右心室的同步收缩,从而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预防心脏性猝死,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近些年, 抗心衰起搏除颤器成为心衰治疗中一种备受推崇的治疗方式。

专家简介

彭描宇 娄星区人民医院(娄星区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获中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娄星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学术带头人。2007年开始从事心血管内科及心脏介入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成功抢救过心血管危重急诊病人数百例。擅长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力衰竭、风心病、先心病等治疗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植入、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射频消融治疗,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腔静脉滤网植入等心脏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先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自工作以来,在国内医学杂志发表《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卡维地洛联用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NBP、cTnI水平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等论文10余篇。已经开展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近5000例。先后获得“娄星区先进卫生工作者”、“娄星名医”、“娄底市最美医师”等称号。

编辑||刘嘉 邓湘

审核|| 张春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