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时东城区和西城区又居住、工作着很多的市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提升是我们市民的需求,所以这三方面空间上结合在一起,让它们的功能都充分发挥,任务都充分实现,相互支撑、相得益彰,这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这样做特别好,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调整、环境改善、文化保护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能够落实到老百姓生活的周边环境当中,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

原标题:专家解读丨细分183个街区,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落到百姓“家门口”

今天(30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启动公示,并听取公众意见。采用网上公示和现场公示两种形式,市民可通过网站留言、现场留言、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参与提出意见建议。首都功能核心区有哪些亮点?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来看专家解读。

问:您认为此次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政治站位非常高,全面体现了党中央对北京规划的要求,尤其是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新文件精神是相符合的。

具体来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点:

第一,功能定位准确。这一次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就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三个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第二,目标非常清晰。目标实际上抓住了主要矛盾。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要创造优良的政务环境,这是首要的。首都的规划核心要突出政治中心。其次,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要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所以人居环境的建设也是这次规划非常强调突出的。再次,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独特的地方,她同时又是一座古都,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怎么彰显出它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把这三者统一起来,所以我觉得目标非常清晰。

第三,对策非常得当。针对这个目标提出来的,比如说减量、减负、疏非(疏解非首都功能)、提质、铸魂,这些既对接现在的问题,又瞄准未来的目标。

李晓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规划,除了政务功能、历史文化保护以外,特别强调民生工程和民生的改善。规划当中,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养老、辅幼等等这些设施,包括文化、体育设施将进一步加强。

这次规划有一个特点,它的所有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环境、包括功能的调整,不止是在一个92.5平方公里,或者62.5平方公里这样一个范围进行布局,而是将整个东、西城区32个街道进一步细分成183个街区。这样每个街区平均面积0.5平方公里左右,就是所说的生活街区的概念,它把所有的安排、所有的管控要求,包括首都功能的要求落实到街区。这样做特别好,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调整、环境改善、文化保护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能够落实到老百姓生活的周边环境当中,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

邱跃(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首先是编制的体例上,它的名称叫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但是它又跟一般的控规不一样,它含着一些分区的内容和总体的要求,形象地说它比控规高,比分区细。

总体的规划思路,一般叫“四定”。第一,定位,就是战略定位;第二,定向,发展方向;第三,定量,多少人、多少地、多少房;第四,定型,它是什么空间形态、什么环境生态。我认为还有第五定,定相,就是我们首都是一个什么模样,即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总体城市形象。

在内容上,此次规划把名城保护的原则、理念、要求、措施和改善民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难能可贵。因为保护和民生的改善有时会产生矛盾,这一次的控规把这两个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石晓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最大的亮点是它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这个区域的三大任务有机地统筹在一起了。这三大任务就是作为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地区。这三个任务,让首都功能核心区有着鲜明的特征。

其中,老城62.5平方公里,是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古代都城留下的文化价值,所以把老城整体保护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责任,可以彰显我们中华文明的魅力。

同时东城区和西城区又居住、工作着很多的市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提升是我们市民的需求,所以这三方面空间上结合在一起,让它们的功能都充分发挥,任务都充分实现,相互支撑、相得益彰,这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