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是历朝历代君臣琴瑟和鸣的典范,一个是纳谏明君,一位是铁骨诤臣,但在魏征死后不久唐太宗下旨砸倒为魏征所立墓碑,将定下招为驸马的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姻也一并作废,

唐太宗从魏征病逝的极度悲伤到极度愤怒,死人魏征做了什么激怒了唐太宗,魏徵曾经说过他不想当忠臣,要做良臣,武死战,文死谏,不学比干.关龙逄那样死谏君主,最后国破人亡,空留虚名,他的话深得太宗首肯,

魏征是沽名钓誉还是铁骨诤臣,唐太宗为何要砸倒魏征的墓碑

但是逆耳忠言听得久了,难免让人厌烦,贞观六年天下承平,唐太宗动了封禅泰山的念头,满朝文武也都上书请求皇帝起行,但魏征站出来表示反对,唐太宗的心里非常不痛快,当面质问魏征,朕的功业够高否,社稷安定否,四夷宾服否,天下粮仓丰满否,祥瑞不够否,魏征回答,陛下功高德著,外藩臣服,谷物丰满,但东行封禅所过之地,侵扰州县,增加税赋,让刚刚得到缓解的百姓又要遭殃,各番邦夷酋君长随驾深入腹地,知我大唐虚实,实实在在没什么好处,唐太宗听完后很不高兴,但还是同意了魏征的建议,终止了封禅,但终其一生都未放弃这个想法,可见魏征的建议给他带来多大的不快,

魏征是沽名钓誉还是铁骨诤臣,唐太宗为何要砸倒魏征的墓碑

作为君王太宗皇帝将克制容忍做到了极致,他将魏征进谏的一句话放在书房之中,那就是“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出自荀子,但通过魏征之口流传于世,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太宗皇帝亲临府邸探望,并当面许婚,将女儿衡山公主嫁给魏征长子魏叔玉,不久魏徵病殁。李世民痛苦失声,感叹道“我失一良辅也,下旨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并且亲自撰写了墓志铭,书于碑石之上。

魏征是沽名钓誉还是铁骨诤臣,唐太宗为何要砸倒魏征的墓碑

但不久褚遂良将魏征的所进谏的奏折批书拿给了唐太宗,太宗看完后勃然大怒,魏征刻意留存这些记录让自己青史留名,但让皇帝很没面子,不久后更是爆发了贞观朝最大的危机,太子承乾谋反案,魏征作为太子少师难辞其咎,他推荐的杜正伦更是卷入其中,这更让李世民愤愤不已,下令砸倒墓碑。

魏征是沽名钓誉还是铁骨诤臣,唐太宗为何要砸倒魏征的墓碑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唐军一路势如破竹,但却在安市城下遭遇挫折,最后损兵折将,退回唐境,回到长安后李世民进行了反思,说出了要是魏征还在的,一定会阻止自己亲征高句丽,感叹这位谏臣离去给自己带来的遗憾,然后派人重新给他立了墓碑,又赏赐了魏叔玉很多财物,正是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往往遇到了挫折和失败,才会回过头来反思当年劝诫自己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