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日本为什么在中国驻军?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在中国境内驻扎着两支日本军队,一支是在东北一带的关东军,另一支是在平津一带的中国驻屯军。在中国领土上为什么驻扎着日本人的军队?

关东军

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1月俄国战败投降。战争结束后,日本与清政府在北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谈判,签订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其附约。在条约中,日本承诺撤军并将东北大部分领土归还大清国,但要求清廷承认日本从俄国人手里“继承”所谓的“满蒙权益”:

1、日本取得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

2、取得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

3、日本取得上述铁路沿线的驻军权;

4、取得在东北16个城市的通商权。

根据《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的约定,日本人大批移民旅顺和大连,他们将这个地方称作“关东州”,并设置关东都督府作为管理机构,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当然,这个“关东”意为位于山海关以东,与日本本土的关东地方无关。日本为保护南满铁路权益,还成立满铁守备队,后来满铁守备队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口,这便是关东军的最初由来。

1928年6月4日凌晨,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意图制造混乱,趁机获取利益,但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秘密回到奉天(今沈阳)接替了张作霖的职位和权力,日本人的阴谋未能得逞。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大营,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当晚,关东军司令部连夜由旅顺迁往沈阳。1932年,关东军扶植前清废帝溥仪建立了“满洲国”,此间,关东军司令部再迁长春,其编制和规模也屡屡扩大。伪满成立后,日本向“满洲国”租借关东州,1937年日本与“满洲国”达成了新租借协议,将满铁附属地行政权交给“满洲国”,但关东州仍在名义上独立于“满洲国”之外,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关东军全盛时期有31个步兵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共约85万人。其属下的防疫给水部本部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队,该部专门从事生物细菌战,并将中国平民和同盟国战俘作人体试验,我们在一些历史书籍和文艺作品中经常听到“731部队”这个名字。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被击毙83000人,被俘594000人,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改造,关东军至此全军覆没。

中国驻屯军

1937年7月7日,北平郊外卢沟桥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在卢沟桥演习的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县城,中国军队随即还击。关于此事,历史上有个专用名词叫“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举世闻名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即以此为起点。

说到“卢沟桥事变”,总有很多人不明白,北平郊外哪来的日本军队?为什么日军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从日本中国驻屯军说起。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与清廷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条约第九款这样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守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日本正是根据这个《辛丑条约》,派遣了一支部队驻守京津一带,驻军理由是“保护当地的日本外交人员和日本侨民”,这支军队就是中国驻屯军,当时叫“清国驻屯军”,民国成立后改称“中国驻屯军”,司令部驻天津日租界海光寺。

中国驻屯军在华北驻军期间,与中国方面屡屡发生摩擦。1928 年春,国民革命军北伐,日本借口保护侨民派兵侵占济南,屠杀中国军民数千人,制造了震惊一时的“济南惨案”,制造惨案的这批日本侵略军中就有从海光寺驻屯军派出的3个步兵中队;1933年初,中国驻屯军与日本关东军联合,制造山海关事件,乘机占领热河,进逼长城一线,强迫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从此华北门户洞开;1935年,中国驻屯军配合关东军制造河北事件,逼迫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与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此间,日本驻屯军特务机关还利用部分亲日汉奸分子,组织亲日团体,策划华北独立,并以各种“公馆”的名义,在华北地区建立特务机关近20个。

1937年8月31日,日本认为对华发动全面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日军大本营遂撤销中国驻屯军番号,将其改编为华北方面军,作为正规军编入作战系列。寺内寿一大将出任华北方面军首任司令官,辖第1军、第2军,直辖第5师团、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第11旅团和临时航空兵团等多支部队,成为侵略中国特别是华北地区的主力部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光寺日本兵营成为华北地区日本降军的集中地,不久降军被遣送回国,海光寺兵营被国民政府接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