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债券 作者:观察君

4月15日下午17时,央行官网发布:于4月12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例会会议纪要。

在该次会议例会中,多种迹象显示:目前,高层对中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判断,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01、央行一季度例会,言论“偏鹰”

这个会议由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全称中国央行2019年第一季度例会,地位很高。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讲,该会议的目的有两个,而均是市场最关注的的部分:

其一、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其二、对下一季度的货币政策走向作出前瞻

那此次会议央行说了什么,打算怎么做,与上一次有什么新的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是观察君搜集的最近两次例会的重要内容表述:

本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

而去年四季度例会时的提法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两相对比,很明显的发现此次例会中,央行“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表述中去掉了“更加注重”;重提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那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或者说对市场有何冲击?将会怎样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中国资产市场变化?

02、央行政策或进一步趋紧!

上面我们提到央行例会的两个目的——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下一季度的货币政策走向作出前瞻,关于官方机构发布的通稿,很有意思,排版其实是有标准模式的:

此次也不例外,是标准的“五股文”,也就是五段论,开头是事件、时间——其次做总述——紧接着提要求——最后是参会人。

开头、最后没什么意思,关键在中间部分。放在此次通稿中,也就是二、三、四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

通稿中,关于关于当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主要是在第二部分,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高层整体持乐观的态度:

对国内经济形势(乐观):最新的表述是:“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健康发展”。而在去年四季度和三季度,表述是:“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健康发展”,显然比“平稳发展”要乐观。

对国外经济形势(大变):高层认为去年以来我国面临的严峻、复杂的挑战形势已经过去,虽然依旧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已经初步摆脱了严峻的局面。

在去年三、四季度,使用的措辞都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可以看出,“错综复杂”之前的“更加”被删除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变成了“不确定性仍然较多”。

为什么对国际形势看法发生了逆转?因为去年11月初特朗普在中期选举之后,改变了策略。开始谋求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双方你来我往,谈判进展顺利,目前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了。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可以看出,中美谈判前景比较乐观。

对货币政策看法(宽松):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足够宽松,高层对一季度的描述没有“中性”,之所以这样说,是上周末公布的天量社融数据真心不能说中性了。

广义货币M2增速达到了8.6%,创下了13个月以来新高,社会融资额、M1增速也都出人意料地好。

总结起来的态度或者说对局势的判断,两个字“乐观”!说直白点,就是认为去年至今实行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已经初步实现了“稳经济”的预期。

而基于这样的形式判断,央行对下一步的政策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甚至可以称之为“偏鹰”派的变化,这一表述主要在第三段:

稳经济、增长目标扔高于风险:高层用“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来表述,就已经表明了对楼市、股市的态度。

具体操作,股市涨的太快,就缓一缓;对楼市回暖的太快的地区,便收紧政策,对仍旧阴跌的区域,则保证新房价格稳定。

央行“逆周期调节”操作将降速:4月16日央行逆回购操作与上一次已经相隔18天,这意味着央行在此之前整整沉默了18天。说明逆周期调节已经步入一个慢节奏阶段。

并且重提“货币供给总闸门”,向外传递一个重要信号:货币政策或收紧,也就是说未来货币继续宽松的空间或许会减少,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水放大了)。

降低“利率”唯一指标效应,继续推进利率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国际化,高层是这样表述的。

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

什么意思?

简单点,其实就是在淡化“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也就是想要改变降息作为市场政策的唯一、重要的指向标的现状。

具体做法:引入外资银行,开展对外金融开放,“对标”美联储:以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国库定存等方式间接影响利率(我们就是这么做的)。

而表现在市场,最明显的便是股市了,每一次A股外资流入流出均极大的影响了A股的整体涨跌。

此次央行会议纪要言论,有了要收紧货币政策的倾向,那政策真的会收紧吗?对市场的冲击如何?

03、政策是否会收紧?对市场的冲击如何?

接下来,货币政策会收紧吗?

在观察君看来,短期内不会(至少半年内),不过不可能再向去年初至今这样继续大规模宽松下去了,未来进一步宽松的区间变小了。

至于市场关心的降准、降息。目前来看,降准可能还会有一次或者几次;但是降息的概率就大大下降了,最多也就是通过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国库定存等方式达到间接降息的目的;当然也不排除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下,小幅度的降息。

要说原因,就不得不提及当下市场的的状况了:

股市上,市场做多的情绪空前高涨,即使国家几次出台利空消息也有点拉不住;

楼市上,市场炒作情绪不减,前段时间甚至连央行降准的谣言都敢造出来......

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央也担忧市场会在强烈的宽松预期下,催生股市、楼市新一轮的资产泡沫。高层显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就要提前做好防范了。

简单的说,就是现在经济的两个代表性市场有点过热了需要降温。

这又对市场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有很多微妙相似之处,比如在经济较好时政策往往会偏紧,反之则偏松。

稳经济的大背景下,当经济增长——防风险的天平被打破时,也就注定高层会偏向弱势的一方。在股市、楼市过热的情况下,就注定了未来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太松。

“融资底”出现、货币政策收紧,意味着“经济底”为之不远,政府自然要为保证经济不过分过热做准备。

因此,我们很容易看到:

现在股市的利空消息较多,但是在市场疯狂的做多情绪下,股市今日依旧大涨;至于楼市,最近被炒的很热的、楼市上涨过快的(北京、安徽、湖南)等地均出台了新一轮的严调控政策。

注:原文有删节及部分修改

责任编辑:贾振飞 20318643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