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云端服务,可构建起连接中小企业、核心企业、银行、物流、仓储以及海关、税务、电信等的互信供应链网络,从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连通。随着金融科技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以数据驱动、智能互联、随时随地服务的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将全面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创造出供应链融资的新生态,开启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新篇章。

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融资难始终是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障碍和瓶颈。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扶持该类企业健康融资,但问题依然存在。

伴随金融科技的不断完善,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这对我国的金融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也迎来破局曙光。

中小企业因生命周期短(平均不到3年)、信息不透明(90%无正规财务报表)、缺少银行认可的抵押资产等原因,在正规金融低风险偏好和贷款风险定价未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其融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据数据显示,仅11.9%的中小企业能获得银行贷款。

在无法完全市场化风险定价的前提下,要想低风险批量服务中小企业,既满足监管考核和指标要求,又要防控不出过高风险,这就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操作成本高、缺乏抵押资产难增信的问题,这单靠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是很难达到的。

供应链金融有望成为可持续性的切实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这也是今年以来很多银行开始关注供应链金融的原因。

金融科技打造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

“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实现对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为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供应链金融将核心企业信用分享传导至供应链长尾端中小企业来解决增信难题,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这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

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仍存在诸多痛点,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只覆盖上一层经销商和下一层采购商。而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涉及众多层级,长尾端中小企业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贸易真实性难核验等问题。

近几年,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催促下,传统供应链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变革、创新升级势在必行。智能供应链金融成为行业发展主赛道!

不同于传统供应链金融,以金融科技驱动的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具有连接、互信、穿透和生态四大亮点。

连接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一个信息孤岛,信息是隔离的、不能共享,这也势必会带来许多的欺诈风险。而云计算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内外部业务和管理的线上化、数据化、云化。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云端服务,可构建起连接中小企业、核心企业、银行、物流、仓储以及海关、税务、电信等的互信供应链网络,从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连通。

互信

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普遍居于长尾端,与上下游的交易主要依赖纸质单据、手工操作,线上化程度低,造成自证难,即证明与核心企业关系难,更难以分享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借助真实贸易关系增信。而且手工操作、纸质单据易篡改、核验难,也容易形成欺诈风险。

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上的信息可记录、交易;可追溯、防篡改;信用可传导等特性。同时连通物流、仓储、工商、税务等的多维数据,通过交叉验证,进一步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贸易真实性难核验等问题。

穿透

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服务于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经销商,70%以上的长尾端中小企业无法分享核心企业信用,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依托智能供应链平台,发挥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可追溯、可留痕的特征,电子凭证支付可实现自由拆分流转,两者结合,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多级穿透。特别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可将核心企业强信用层层传导至供应链的末端,将原先超过70%无法覆盖的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

当平台上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在平台聚集时,“数据资产”的价值将会被放大,从而极大改善供应链长尾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生态

传统供应链金融中,供应链金融服务都是围绕某一核心企业服务其上下游的单一链条,核心企业之间、银行之间、国内国外贸易之间相互独立割裂。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将带来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全新变革。云计算降低了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业务线上化的成本,区块链实现了供应链的多级穿透和跨境互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则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效率和风控能力。因此新一代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将会是连接多银行、多核心、国内外、全供应链的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随着金融科技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以数据驱动、智能互联、随时随地服务的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将全面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创造出供应链融资的新生态,开启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