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为促进新建学校稳步发展,让学校教育链接未来,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举行了“智联万物·慧在行远”——行远小学首届行远日暨新建学校发展模式研讨会。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傳国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研究分会理事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周满生,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主任陈瑜,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常明,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萍,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廖辉,两江新区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曾珠,两江新区教育党工委委员、教管中心主任唐久明,两江新区教育党工委委员、教管中心副主任杨莉,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龚春燕,光明日报社《教育家》杂志主编王湘蓉,市区县友好学校和区内兄弟学校校长,学区内6大社区成员代表,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校园里,涵盖AI技术、语言表达、实践创作、艺术审美、运动健康、思维训练等各个方面的课程成果展获得了参会人员的点赞。据悉,课程成果展的展示作品来自学校开设的34个社团。同时,行远小学学生们在教室进行“雁儿追追,智慧飞飞”综合能力测评,与传统能力测评方式不同的是,本次测验以智慧为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孩子们在创编的电脑游戏中反馈学情,巩固学识,玩中学、乐中学。

下午2点,首届行远日活动正式开始。行远孩童演唱自编童谣,将学校沙画课程成果作品融入活动;另外,还展示了精彩节目《小书包大梦想》、《行远如雁志在行远》,以学校万物养正,登高行远的办学理念为核,集中体现行远教育的最美样态。行远教师及家属讲述行远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和感受,诉说行远成长路上的艰辛与幸福,见微知著,让更多的人明晓行远人“脚踏实地、敢想敢干、智创未来”的精神内核。随后,进行“智享一堂课”活动,英语谭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智慧课堂,以讨论机器人为主题,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思维;Alpha、Cruz齐聚舞台,共庆欢乐年,热情洋溢,以现代智能为契机,探讨2035年Alpha可以做什么,深底思考,探索教育与时代的关系,呈现行远教师的科技教育素养。这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创新创编的机会,也让家长感受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早已悄然发生。

在随后举行的新建学校发展模式研讨会上,行远小学校长邹贤莲以《行远这两年》为题,从学校文化基因、课程研发、学校治理模式等八个方面分享行远教育这两年的成长与蜕变。专家们围坐在一起,展开行远教育探讨沙龙会,从学校文化与课程的关系、教师的基本特质如何凝练、新学校发展如何定位等问题入手,着眼于未来,研究探索新学校的发展规律,讨论新学校发展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以教育哲学和理论为基,保持教育发展的初心,助力行远再行再远。随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满生点评发言,首先肯定了一所新学校的成长,肯定了行远教师的高素养、高涵养,肯定了邹贤莲校长的高目标、高眼光;对学校的五年规划和课程体系连声称赞,并适时为行远小学提出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与意见。同时他指出保粹创新,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接下来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专题发言谈到,行远的教育其实就是心有多远,行可多远,为什么要行远,因为诗和远方在那里。行远的教育效果首先看学生,其次看老师,遇事有静气,傅国亮会长从办学的三个要点来认识什么是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要点是要认识教育的本体,首先是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决定人生的不是智育而是德育,小胜在智,大胜在德;教学的要点就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方式,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要点就是教育的质量永远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加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的根本首先应该是人师。

通过此次活动,专家、教育同仁、街道社区领导给予了学校高度的评价,并对学校智慧教育充满了信心,家长们对学校表示诚挚的感谢,此次活动为行远教育的再发展、再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孩子的成长抹上温暖底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