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社会,人总是有层次高低之分的,所以,每发生一件事情,我们看评论总是五花八门,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这也正常。如果有人想把大家的思想和言论统一起来,与自己的完全一样,那除了自讨苦吃,再没有任何收获。所以,有些高深的、复杂的、太专业的话题,只适合在水平层次相同的人之间讨论。

有些人以为有信仰的人之间没有分歧,其实不然。因为有信仰的人也是人,在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文学修养等方面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一句经文,会被理解成不同的意思,虽然大意相同,但还是有差别。所以,即便信士们在一起谈论信仰,也只能谈大概,不能追究枝节问题。杜绝争执,把精力全用在学习上。

《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这句话很好理解,因为存在共同性,所以有亲切感;因为接受相异性,更显道德的宽容,以及相互间的尊重。但若只强调共同性,就会让关系变得随便;只注意相异性,就会让关系疏远。所以,今天讲“求同存异”很有必要。

人有物质需求,就有欲望。有欲望,就难免产生分歧。故在维护信仰时,要避免制造分歧,力所能及地化解矛盾。真主说:“假若真主意欲,后来的人在明证降临他们之后,就不会互相残杀了。但他们产生了分歧,他们中有信仰者,也有隐昧者。假若真主意欲,他们不会互相伤害。但真主要做所欲之事。”(2:253)

文/马石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