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在我国一直都有在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在这天喝一碗热乎的腊八粥,已然成了冬日里为新年祝福的最好方式之一了。

腊八节和腊八粥是怎么来的呢?据佛典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不惜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每日仅食一麦一麻,坚持不懈六年之久。终于在腊月初八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道成佛。自此,汉地的佛教寺院每年腊月初八都要纪念佛陀的成道法喜,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

并施于百姓,

一般寺院的粥不仅美味而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信徒的需要,有些信徒专门为粥而来,认为腊八供佛的粥吉祥,并带回家与家人们分享。

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这便有了腊八节,也有了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到底有多好吃呢?大作家沈从文曾写过——提到腊八粥,谁不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能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还记得儿时,奶奶总会在腊八那天起得特别早为我们熬煮腊八粥。

她将五颜六色的豆子与白色的大米一同放入锅中,加以文火慢慢熬制,火不紧不慢地烧着锅底,

随着锅里的沸腾,从锅盖边冒起了的白烟,再往里面加入红枣、桂圆干、冰糖等易熟的辅材,大米吸收着水分慢慢胀开来,逐渐被五颜六色的豆子析出的水浸染,分不出彼此,都变成了软糯胖乎乎的样子,这时便知腊八粥熬好了。"腊八粥煮好喽,快起床来吃吧。"奶奶轻声在我床边叫醒我,喜欢睡懒觉的我,一听到腊八粥煮好了,就立马起床,随手套了件睡衣,就往厨房小步跑去,还未到厨房,我便闻到了腊八粥的香气,便欢喜地掀开锅盖,一瞬间厨房好像云雾缭绕,浓郁甜甜的气味顷刻充斥着我的鼻腔,我透过白烟看到锅中那丰盛的腊八粥,奶奶便拿来一只汤勺来盛粥,

给我盛了一碗放到餐桌上,嘱咐了句"小心烫。"我用勺子先搅拌一下这腊八粥来散散热气,勺与粥的每一下触碰,都能感受到粥的滑腻,当汤勺划拨时被挡住去路的时候,那便是一颗红枣甜蜜的埋伏了,还未吃到嘴中,就已经感受到了无限的满足。

我舀上一勺,轻轻地吹了吹,便往嘴里塞,口腔瞬间被一阵香甜充满,随后便是充满粘稠感的咀嚼了,各种食材经过了几个小时的文火慢熬,变得香软滑腻,稠稠的,糯糯的,黏而不糊,米粒绵软却口感分明。一碗腊八粥下肚,体会了粮食最纯粹的清甜,在寒冷的清晨温暖了胃,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腊八节又将快到了,在寒冷的冬季为家人们熬上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最适宜不过了。那么有朋友会可能问熬制腊八粥的食材是哪些?

其实熬煮腊八粥的食材是不固定的。正如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提到的:"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不过,一般的腊八粥食材的种类有三大种,第一种是谷物,大米、小米、糯米、燕麦等,

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自己喜欢的谷物,因为这些谷物中富含淀粉,所以成就了腊八粥绵滑粘腻的口感;第二种便是豆子了,红豆、赤豆、绿豆、芸豆等,

煮得好的腊八粥,豆子看着很饱满,入嘴不用嚼,只需用舌头轻轻地便能将其化为细腻香甜的豆沙;第三种就是干果,红枣、莲子、花生米、葡萄干、白果等,

成就了腊八粥丰富的口感,也增加了它的营养。熬腊八粥最关键的是在于怎么熬,下料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食材一股脑的全下锅么认识要有先后的,要先下耐熬的,再下易熟的。当然,熬煮时的火候控制也很关键,等到滚开后就要用文火慢慢熬煮,这样慢工出细活,熬出来的粥才会恰到好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喝上一碗稠粘绵密的腊八粥,填满了胃,温暖了心,一起来等待春节的到来吧。

编辑:Betty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